提高油墨附著力的電暈處理基礎知識
2008-07-30 00:00 來源:中國印刷網 責編:覃麗妮
電暈處理是廣泛用于對塑料、紙張及金屬箔作表面處理以改進油墨、油漆、連接劑及涂料的附著力。它被廣泛采用的原因是效果好、能控制及便于掌握。尤其是因為電暈處理設備的效率及作用不斷改進,與高產的加工設備保持著同步并進。
一、可濕性與附著力
電暈處理是改變不少非吸收性基材表面特性的一種有效手段,能使油墨有更好的濕潤及附著性能,即所謂可濕性,這就是諸如油墨、底膠、涂料等對塑料、紙張或金屬箔附著的基礎?蓾裥詻Q定一種液體在一種固體表面上的展延性。水滴在親水性表面就展延成一薄水層,而在親油性表面卻形成小水滴。水滴外表層的切線與固體表面間所形成的接觸角(夾角),即表示該表面潤濕性能的強弱,接觸角越大,潤濕性能越差。
潤濕性視化學組成及表面結構而異。對塑料進行印刷或燙箔時,塑料表面的可濕性必須比油墨或箔的可濕性高,否則其展延、轉移及附著均會發生困難。幾種聚合物的表面性能大致如下:
聚乙烯(PE) 31-33mN/m
聚丙烯(PP) &n bsp; 29-30mN/m
滌綸聚酯(PET) 41-42mN/m
通常用作油墨溶劑的表面能為:乙醇22 mN/m、醋酸乙酯24 mN/m,而水為72 mN/m,就難以濕潤塑料,所以水基油墨一般不用來印塑料。
塑料是一種復合物質,含一種或多種聚合物及多種添加劑,如填充料、抗氧化劑、潤滑劑、抗靜電劑、顏料等。雖然塑料的主體聚合物的化學結構(基團)決定油墨或底膠的可濕性和附著力,但其添加劑會從塑料內部向表面遷移,而影響塑料的表面能。所以,塑料存放的時間越長,或某些添加劑的含量(如潤滑劑)越高時,其表面能的變化也越大。故塑料在印刷前還需對其表面能進行測試,并作電暈處理,以免發生轉移或附著力不足的問題。一般來說,20-40千赫的中頻處理大多就可以了。特殊處理(如復雜的產品)則可采用特定的電極進行處理。
UV油墨比溶劑性油墨要求塑料薄膜有更高的表面能,水基油墨系統含醇量高的也要求較高的表面能力,而且要求在狹的范圍內,才能有好的附著力。
以不同類型油墨印聚乙烯時,要求聚乙烯的表面能不低于如下:
溶劑型油墨 38-42 mN/m
UV油墨 42-46 mN/m
水溶性墨 42-48 mN/m
水基墨 38-42 mN/m
對聚乙烯上涂料時,要求聚乙烯的表面能不低于如下:
溶劑型膠 38-42 mN/m
UV涂料 42-46 mN/m
乳劑 42-48 mN/m
無溶劑膠粘劑 44-48 mN/m
二、可濕性和附著力的測試
在工業性實踐中,聚合物表面能的測定是通過測試油墨按照DIN ISO 8296或ASTM D 2578-99a來進行的。
按DIN ISO 8296法,是以已知不同表面能的墨在擬測的薄膜上刷上約100mm長的墨條,并觀察其90%以上的墨條邊在2秒鐘內是否發生收縮并形成墨滴,如有,則換低一級表面能的墨再刷墨條,進行同樣的觀察,直至不收縮和出現墨滴,此測試墨的表面能即相對應為該薄膜的表面能。此種方法是測試表面能中間數值的方法,小出入不計。
按ASTM D2578-99a方法是以棉絮墊蘸測試墨涂出約25×25mm的方塊,參照上述相同的方法進行觀察,測得的是薄膜的最低表面能數值。此種測試方法由于墨層厚薄均勻度難以掌握,其準確性不及DIN ISO 8296法,DIN ISO 8296的誤差大約在±1 mN/m范圍內,而ASTM D 2578-99a的誤差大約在±2 mN/m。所以在工業實踐中,多采用DIN ISO 8296法,且更簡易、快速。(在我國有國家標準GB10003-88對電暈處理效果測試方法的規定,供參照。譯注)
但不論采用哪種方法,均可用同一種Softal測試墨,有30到72 mN/m二十一種表面能級的測試墨(每種相差2mN/m)。達因試筆(38mN/m)可以用作電暈處理后表面能的一種快速測試工具,但不適合作為已印好或涂布好表面的系統測試。當測試筆在電暈處理過的表面劃出一條線,如果是連續成線的,說明該材料表面能不低于38mN/m,如斷斷續續不連成線,說明該材料表面能不到38mN/m,處理不足或甚至未處理,不符合印刷加工要求。
如果塑料薄膜內含大量添加劑或覆有涂膜,用以上測試墨或測試液測試時,往往會發生化學反應,影響準確性。在這種情況下,宜以蒸餾水作接觸角測試。對漆料、涂料、油墨等的附著力作快速測定,可按照ASTM D 3359-97作膠帶粘拉測試。
一、可濕性與附著力
電暈處理是改變不少非吸收性基材表面特性的一種有效手段,能使油墨有更好的濕潤及附著性能,即所謂可濕性,這就是諸如油墨、底膠、涂料等對塑料、紙張或金屬箔附著的基礎?蓾裥詻Q定一種液體在一種固體表面上的展延性。水滴在親水性表面就展延成一薄水層,而在親油性表面卻形成小水滴。水滴外表層的切線與固體表面間所形成的接觸角(夾角),即表示該表面潤濕性能的強弱,接觸角越大,潤濕性能越差。
潤濕性視化學組成及表面結構而異。對塑料進行印刷或燙箔時,塑料表面的可濕性必須比油墨或箔的可濕性高,否則其展延、轉移及附著均會發生困難。幾種聚合物的表面性能大致如下:
聚乙烯(PE) 31-33mN/m
聚丙烯(PP) &n bsp; 29-30mN/m
滌綸聚酯(PET) 41-42mN/m
通常用作油墨溶劑的表面能為:乙醇22 mN/m、醋酸乙酯24 mN/m,而水為72 mN/m,就難以濕潤塑料,所以水基油墨一般不用來印塑料。
塑料是一種復合物質,含一種或多種聚合物及多種添加劑,如填充料、抗氧化劑、潤滑劑、抗靜電劑、顏料等。雖然塑料的主體聚合物的化學結構(基團)決定油墨或底膠的可濕性和附著力,但其添加劑會從塑料內部向表面遷移,而影響塑料的表面能。所以,塑料存放的時間越長,或某些添加劑的含量(如潤滑劑)越高時,其表面能的變化也越大。故塑料在印刷前還需對其表面能進行測試,并作電暈處理,以免發生轉移或附著力不足的問題。一般來說,20-40千赫的中頻處理大多就可以了。特殊處理(如復雜的產品)則可采用特定的電極進行處理。
UV油墨比溶劑性油墨要求塑料薄膜有更高的表面能,水基油墨系統含醇量高的也要求較高的表面能力,而且要求在狹的范圍內,才能有好的附著力。
以不同類型油墨印聚乙烯時,要求聚乙烯的表面能不低于如下:
溶劑型油墨 38-42 mN/m
UV油墨 42-46 mN/m
水溶性墨 42-48 mN/m
水基墨 38-42 mN/m
對聚乙烯上涂料時,要求聚乙烯的表面能不低于如下:
溶劑型膠 38-42 mN/m
UV涂料 42-46 mN/m
乳劑 42-48 mN/m
無溶劑膠粘劑 44-48 mN/m
二、可濕性和附著力的測試
在工業性實踐中,聚合物表面能的測定是通過測試油墨按照DIN ISO 8296或ASTM D 2578-99a來進行的。
按DIN ISO 8296法,是以已知不同表面能的墨在擬測的薄膜上刷上約100mm長的墨條,并觀察其90%以上的墨條邊在2秒鐘內是否發生收縮并形成墨滴,如有,則換低一級表面能的墨再刷墨條,進行同樣的觀察,直至不收縮和出現墨滴,此測試墨的表面能即相對應為該薄膜的表面能。此種方法是測試表面能中間數值的方法,小出入不計。
按ASTM D2578-99a方法是以棉絮墊蘸測試墨涂出約25×25mm的方塊,參照上述相同的方法進行觀察,測得的是薄膜的最低表面能數值。此種測試方法由于墨層厚薄均勻度難以掌握,其準確性不及DIN ISO 8296法,DIN ISO 8296的誤差大約在±1 mN/m范圍內,而ASTM D 2578-99a的誤差大約在±2 mN/m。所以在工業實踐中,多采用DIN ISO 8296法,且更簡易、快速。(在我國有國家標準GB10003-88對電暈處理效果測試方法的規定,供參照。譯注)
但不論采用哪種方法,均可用同一種Softal測試墨,有30到72 mN/m二十一種表面能級的測試墨(每種相差2mN/m)。達因試筆(38mN/m)可以用作電暈處理后表面能的一種快速測試工具,但不適合作為已印好或涂布好表面的系統測試。當測試筆在電暈處理過的表面劃出一條線,如果是連續成線的,說明該材料表面能不低于38mN/m,如斷斷續續不連成線,說明該材料表面能不到38mN/m,處理不足或甚至未處理,不符合印刷加工要求。
如果塑料薄膜內含大量添加劑或覆有涂膜,用以上測試墨或測試液測試時,往往會發生化學反應,影響準確性。在這種情況下,宜以蒸餾水作接觸角測試。對漆料、涂料、油墨等的附著力作快速測定,可按照ASTM D 3359-97作膠帶粘拉測試。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