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蘭特:柯達治標之后尚須治本
2006-01-11 13:53 來源:ChinaByte 責編:中華印刷包裝網
柯達換標了,這次換得很徹底,新標識公司名稱從傳統的“黃盒子”中取出,去掉了那個沿用了30多年的黃色方框和“K”圖形。
“黃盒子”,象征著曾給柯達帶來過巨額利潤的膠卷業務。如今柯達斷然將其舍棄,充分昭示了柯達徹底轉型的決心。
柯達用“翻開歷史新篇章”來形容這次公司標識的更換,但柯達真的能夠重振旗鼓恢復巨人昔日的風采嗎?難。
柯達,這家名列全球500強的跨國大公司,曾經創造過無比輝煌。
通過低價銷售相機,再從相片沖印所需的墨水、化學品和相紙中賺取利潤這一行之有效的商業模式,柯達打敗了同行業內幾乎所有的競爭對手,成了傳統影像行業中不折不扣的巨人。
在長達一個多世紀的時間里,柯達一直扮演著傳統影像行業的先行者和領導者的角色,并一度占據了全球70%的膠卷市場。
2002年,柯達公司全球營業額高達128億美元,其中一半以上來自美國以外的市場。在美國、加拿大、墨西哥、巴西、英國、法國、德國、澳大利亞和中國,都有柯達的生產基地。幾乎全世界的每一個國家,市面上都有柯達公司生產的影像產品出售。
在中國市場上,柯達同樣成績斐然,市場占有率一度超過60%,快速沖印店的數量超過了8000家。
天有不測風云,人有禍福旦夕。
2003年,柯達遭遇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危機。就在這一年,柯達傳統膠卷銷量呈大幅度下滑趨勢。究其原因,原來是數碼技術的興起讓消費者逐漸擺脫了對傳統膠卷的依賴。
數碼技術的普及并非沒有前兆。
1999年,美國市場傳統膠卷的銷售增長速度還高達14%;但到了2000年底,傳統膠卷市場就開始出現增長緩慢甚至停滯的趨勢。
養尊處優的柯達,似乎并沒有看到這樣的發展趨勢。或者說是它看到了,卻舍不得放下自己已經到口的肥肉。畢竟,傳統影像業務為柯達貢獻了大部分收入來源,柯達害怕自己的推廣數碼影像技術的會削弱在傳統影像技術的市場。
2000年,柯達數碼產品的銷售額有30億美元,只占到總收入的22%。2002年柯達產品的數字產品也只有25%左右的份額,而它的主要競爭對手富士已達到了60%。
然而,數碼時代的來臨遠遠超過柯達想象。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喜歡上了數碼相機和可拍照手機,他們利用電腦和網絡來進行影像的處理、印制、存檔,傳統的影像市場面臨著一場前所未有的挑戰。
不轉型,勿寧死。
遲鈍的柯達,終于在2003年下定了決心追趕數碼影像快車的決定。而這一年,也被人們認為是數碼時代到來的標志。除了柯達,絕大多數影像企業都早早地做好了準備。
這時柯達才發現,在全新的數字影像領域,它已經喪失了過去在傳統影像行業中的優勢。
相機方面,日本的索尼、佳能、富士、奧林巴斯、尼康等廠商,牢牢地把持著數碼相機的絕大部分市場份額。至于數字沖印,富士這個老對手則占據了上風,因為在沖印設備上柯達并不擁有核心技術。
即便柯達全力以赴,但除了在數碼影像市場上增加了一定份額外,它并沒有賺到錢。要知道,2004年營業額高達52億美元的數碼影像業務給柯達帶來的利潤僅僅為微不足道的4600萬美元。
2005年,柯達數碼業務首次超過公司總收入的一半以上,但它仍然在虧損。自2004年第四季度虧損以來,柯達已經連續虧損了三個季度。雖然柯達在這一年宣布將于2007年停止傳統的KodachromeSuper8膠卷的生產,給彩色膠卷判了死刑,但失去了利潤豐厚彩色膠卷業務后,柯達至今仍然沒有找到合適的替代品,反倒被富士、索尼、惠普、佳能、愛普生等競爭對手壓得喘不過氣來。
現在,柯達已經不再是照相的代名詞了,膠卷也不再是相機所需要的了?逻_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微弱。
人們想不通,為什么早在1976年就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臺數碼相機的柯達,為什么早在1995時任公司CEO的費舍爾就宣稱“柯達正在改變照相業,柯達公司的戰略就是把數碼成像帶進新市場”的柯達,會在影像行業的數字化大潮中落伍。
答案也許很簡單,因為在傳統影像市場賺得盆滿缽滿的柯達,當時實在沒有拋棄這一切而重新創新開拓的勇氣。它就像歷史上沒落的封建貴族,守著數碼相機的高端技術卻不積極推廣這些技術,指望通過這種消極的做法來延長傳統膠卷的生命周期,以保證自己依然能夠像過去一樣賺取豐厚的利潤。
當然,歷史的車輪在不斷前進,因循守舊者終將被淘汰,數碼技術的興起和傳統影像市場的沒落也是科技發展帶來的必然結果。
現在,柯達換標了,它轉型的決心也無比堅毅。但這還遠遠不夠,它還需要徹底根治的,是多年來養成的思想保守和動作遲緩的習慣。這一點,前段時間也剛剛換過標的英特爾無疑最值得它學習。
CPP114編輯部:李石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