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岗踊蹿市场营销有限公司

  • 用戶名
  • 密碼
  • 產品
供應
求購
公司
資訊
展會
評論訪談專題話題印搜動態
國內國際環保視頻產品導購
活動展會設備印品世界
行業動態企業動態營銷電子商務政策法規統計商機
印前印中印后包裝器材耗材油墨
膠印數碼標簽CTP紙箱創意絲印柔印其他
展會專題企業專題資訊專題技術專題
文化人物社會
展會預告會議預告展會資訊國內展會國際展會推薦展會
印刷包裝絲印
印刷包裝絲印
印刷包裝絲印
您當前位置: CPP114首頁> 新聞頻道> 國內> 正文
膠印油墨
膠印材料
絲印材料

揭開木活字雕刻印刷術“面紗”

2010-04-30 09:00 來源:福建日報  責編:Victoria

摘要:
剛開始,如何排版、如何刻字等全無規律可循,全憑殘存的幾個圖版和些許活字,還有章氏家譜。經過鉆研, 鄒建寧努力學習毛筆宋體、反寫字、刻字、雕圖版、排版、制版、印刷等,一步步走來。舊族譜有許多生冷僻字,他見都沒見過,除了請教參加修譜的祠堂長者外,就是翻查《康熙字典》。
  【CPP114】訊:16日,福建發現存活木活字印刷術新聞通氣會上傳來消息,省圖書館專業技術人員日前在客家祖地寧化縣采集《客家文化》資源時,發現仍活存于世的古老木活字雕刻印刷技藝,現存的木活字數量超過30萬枚。一群被稱為譜師的“當代畢昇”,正活躍在寧化縣城關、淮土鄉等地,用古老的木活字印刷為當地人印制族譜。

  據了解,中國的木活字起源于元朝末期,至今有800年歷史,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寧化木活字印刷是我國有幸保留下來,仍在使用的木活字印刷技藝,堪稱世界印刷術的活化石。

  近日,筆者來到寧化城關城北新村,走進木活字雕刻印刷技藝傳承人之一的鄒建寧家。從他的娓娓敘說中,揭開了這項塵封已久的技藝“面紗”。

  四代祖傳手藝


  “我這手藝是祖上傳下來的。”47歲的鄒建寧自豪地說,他家世代都是幫人搞印刷的,印族譜,刻印章,現傳到他手里至少有四代了。在他家的活字印刷工作間里,木活字沿墻密密匝匝、一盤挨著一盤地整齊碼放在木質長凳上。鄒建寧說,日積月累下來,他家的木活字有6.8萬多個字,其中部分是清朝末年的木活字。“‘文革’期間,爺爺為了不讓人把這些傳家的東西毀掉,偷偷把這些字和圖版藏在谷倉頂上。我六七歲的時候,在谷倉找東西時發現了它們。”鄒建寧說。其他絕大部分字都是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起,各客家姓氏恢復修訂族譜后重新刻的。“以前我不知道這木活字的價值,后來有個文物販子到我家想花5萬多元買走這些木活字,但我覺得這是祖宗留下來的,絕對不能賣。” 提起往事,鄒建寧記憶猶新。

  印譜工序10多道

  鄒建寧說,木刻活字印刷工藝十分考究。平時要做好取材、制字模、寫字(反手)、刻字等基礎工作,印譜時還要嚴格按照有理稿→檢字→排版→校對→切紙→刷印→打圈→劃支→填字→分譜→折譜→草訂(打孔、下紙捻)→裝線→封面→裝訂等10余道工序,規范手工操作。

  選材時,紙張應注意選用寧化治平鄉的玉扣紙,用老宋體刻、印,刻字須用上好的山梨木、荷樹木,決不能半點馬虎;檢字有單獨的祖傳歌訣,現在改用拼音順序;排版有格式,先是序言、跋、志等,按照普通古籍的版式排版。印刷首先選用正品“一得閣”等上等墨汁,或單獨研墨。印刷時,紙張濕度有比較嚴格的要求,用墨量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用力要均勻,用墨多了用力重了會模糊成一塊,用墨少了用力輕了則會看不清楚。幾十上百頁的譜印好后,打圈、劃支、打洞孔、下紙捻、裁邊、上封面、訂外線,于是一冊古色古香的木活字印刷品就做好了。

  “十幾道工序里每道都需要真功夫,最要緊的是刻字、檢字、排版,技術含量很高,也很難學。” 鄒建寧為了更直觀地展示這項“絕活”,還特意表演了刻字、制版、印刷等工藝。他那嫻熟的技藝讓人眼花繚亂,但一切都顯得古意盎然。

  印刷刻字學問多

  “我是1963年出生的,從小就對雕刻、印刷感興趣。” 鄒建寧說,他六七歲時,父親過世了,初中畢業后他和母親一起在生產隊里干活賺點工分,但心里沒忘老祖宗手藝,閑時常練楷書。1980年,寧化七里圳姓章的家族首起重修家譜。那時,許多政策還未明朗,祖父的徒弟邱李子、凳哥等帶起鄒建寧,偷偷重操舊業,開始印譜的“地下”工作,鄒建寧也開始學習活字印刷。

  剛開始,如何排版、如何刻字等全無規律可循,全憑殘存的幾個圖版和些許活字,還有章氏家譜。經過鉆研, 鄒建寧努力學習毛筆宋體、反寫字、刻字、雕圖版、排版、制版、印刷等,一步步走來。舊族譜有許多生冷僻字,他見都沒見過,除了請教參加修譜的祠堂長者外,就是翻查《康熙字典》。

  “最難學的就是刻字、繪圖。家譜很多字是繁體古字,筆畫多,要保持字體的結構合理、重心平穩,線條平整筆直,沒有一定的功夫很難。家譜里許多家族祖先的墳墓圖譜,涉及地理、風水朝向,學問大著呢”,他說,這些全憑他看著別人的家譜捉摸,真是“摸著石頭過河”。

  學習印刷不容易,刻字更有許多學問?套郑粌H需要一定的美術功底,還要有一定的歷史、古文、地理、風水知識,也要會寫古字。“古字不認識,族譜就看不懂,幫別人印族譜就成了一句空話。”這一學就是5年,他歷時5年終于學成出師,開山授徒,自立門戶,承攬族譜印刷。至1995年,他帶出了7個徒弟,“許多本縣以及從寧化客家遷徙出去的清流、明溪、連城、寧都、石城姓氏回鄉重修族譜的人紛紛來找我印譜”。鄒建寧掐指算了算,有吳、邱、曾、鄧、章、張、孫、廖、謝、雷等10余姓近40余部家譜請他重印過。其中,最大型的當屬1990年為濟村鄉吾家湖村曾姓印的家譜,共印30箱,每箱8本,每本200多頁,最大的一張拉出來長達1米。“這是最難做的工程,但我完成得很好,也給我帶來兩三萬元的收入。”鄒建寧說。

  祖宗手藝不可丟


  “聽老一輩講,族譜一般30年一大修,1995年后,修譜就進入低潮期了,現在孩子少,要等下次重修高潮,可能要等50年了。”1996年修完曹坊溫坊溫氏族譜后,鄒建寧就沒有拿到新的印譜活。為了不丟掉祖宗傳下的手藝,他在縣城的客家邊貿城擺了個幫人刻印章、賣版畫、售木雕像、配鑰匙的攤子,以此謀生,這樣既解決生計,又可以常常練習手藝,真正做到生活、傳承“絕活”兩不誤。

  “現在,刻制木活字的材料像山梨木、荷樹都難找了,而且現在的年輕人不愛學手藝,徒弟真難找”。他決心培養兒子刻字印譜的興趣,當他兒子初中畢業輟學后,他自己開始教孩子刻字的手藝。采訪時,他的孩子正在刻著一個塑膠滾印,鄒建寧說,這全當讓他練手,練多了熟能生巧,自然而然就會刻印了。“祖宗的手藝不能丟,這么好的手藝不能在他手上失傳。

  從鄒建寧口中得知,寧化解放前印譜鼎盛時期,全縣共有20個木活字印刷師傅,現在只剩下他、邱中水、邱爐明、廖有煥、伍加厚等幾位了。


     【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新聞:

  東源村:“世界印刷術活化石”
  
摩登春夏印刷術
  
仿真印刷術專利惹爭議 故宮博物院維權獲支持
分享到: 下一篇:美國對中國和印尼進口紙張實施懲罰關稅
  • 【我要印】印刷廠與需方印務對接,海量印刷訂單供您任意選擇。
  • 【cpp114】印刷機械、零配件供求信息對接,讓客戶方便找到您。
  • 【我的耗材】采購低于市場價5%-20%的印刷耗材,為您節省成本。
  • 【印東印西】全國領先的印刷品網上采購商城,讓印刷不花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