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岗踊蹿市场营销有限公司

  • 用戶名
  • 密碼
  • 產品
供應
求購
公司
資訊
展會
評論訪談專題話題印搜動態
國內國際環保視頻產品導購
活動展會設備印品世界
行業動態企業動態營銷電子商務政策法規統計商機
印前印中印后包裝器材耗材油墨
膠印數碼標簽CTP紙箱創意絲印柔印其他
展會專題企業專題資訊專題技術專題
文化人物社會
展會預告會議預告展會資訊國內展會國際展會推薦展會
印刷包裝絲印
印刷包裝絲印
印刷包裝絲印
您當前位置: CPP114首頁> 新聞頻道> 國內> 正文
膠印油墨
膠印材料
絲印材料

成本低廉的瓦版印刷術

2010-08-02 09:08 來源:溫州日報 責編:喻小嘜

摘要:
此類印刷品大多采用本地所產的竹紙(俗稱“花張紙”)經染色后印刷,內容大致有: 時尚流行的灘黃、時調之類的民間小調,如《孟姜女過關》、《五更調》、《蕩河船》之類;宗教宣傳品如道教的各種符箓,灶神像、各種經文咒語、各寺廟的簽詩,以及民間出版物如黃歷等,是一種廣泛流傳而又非常廉價的大眾媒介。

   【CPP114】訊:隨著近些年來溫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力度的加大,連續四批非遺保護名錄的公布,越來越多的項目被貼上了“護身符”。因此,有些縣市覺得似乎再也沒有什么可以申報的了。其實民間還有許多我們不知道的項目,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與文化價值。


紅花,南方5-6月份開花,進入盛花期后,開始采收。紅花滿身有刺,可穿厚的牛仔服進田間采收,也可在清晨露水未干刺變軟時采收。

  深受喜愛的紅花浸染工藝

  在合成染料應用之前,紅花一直是溫州人最普遍應用的植物染料,史稱“溫紅處綠”,就是說,溫州人最喜歡用紅花來染衣服。

  紅花(Carthamus tinetorius L)又名社紅花,既是染料,又是藥物,(與鳶尾科植物藏紅花不同)!侗静菥V目》中說“其花暴干,以染真紅,又作胭脂。”又說:“其花性溫、味辛微苦,主治產后血運口噤、腹內惡血胎死腹中諸癥。具有活血通經之功”。一般跌打損傷配方中也都有社紅花。

  紅花何時開始引種溫州,史實無考,但大至不會早于明中葉。宋人描寫溫州風光的詩篇不少,野外有如此鮮紅奪目的花田,詩人當不會視而不見。也有人說是鄭和從海外引進,尚難確證。

  三四月間田野紅花盛開,溫州城中婦女多于此時用來濡染衣衫。孫同元《永嘉聞見錄》:“三四月間婦女競買紅花,為渲染衣帛之用。”清人金璋《紅花詞》云:“三月花田紫翠攢,采花人怯曙光寒,一肩喚賣春紅早,送入城中露未干。”《永嘉縣志》收有潘宗耀《紅花謠》七首,所寫內容系“買、揀、研、染、滌、曬、試”七道加工紅花的程序,頗為傳神。郭鐘岳《甌江竹枝詞》:“閨中底為養蠶忙?只磨紅花不采桑,妒煞石榴裙子色,幾家新染嫁衣裳”?梢妺D女對紅花的喜愛。

  紅花染衣服在上世紀30年代還在應用,如今這種工藝已經消亡,可能已經無法還原歷史真面目了。

  成本低廉的瓦版印刷

  “瓦版”是指一種用泥土作模板印刷出來的讀物,溫州歷代史志稗乘均未見記載,據說濫觴于晚清,直至解放前我市西山一帶尚有人制作此類版式。其法以陶土、紫砂泥或高嶺土曬干磨細過篩,加入做豆腐濾出來的廢水,在石臼中搗爛后做成約5—8 厘米厚的片狀版心,陰至八成干燥,再用桑皮紙墨書所需內容,反貼于版心泥坯上,用竹刀依字形或花紋刻出,然后放到土窯中燒結而成。印刷時可根據需要選用不同的顏色如墨汁、紅花液、赭黃土等加明礬、食鹽等刷于版心上,上覆以紙用力按壓即成。因此種印刷術成本極低,雖印刷質量遠低于石印和鉛字,但因其廉價,故得以在下層社會廣泛流行。

  此類印刷品大多采用本地所產的竹紙(俗稱“花張紙”)經染色后印刷,內容大致有: 時尚流行的灘黃、時調之類的民間小調,如《孟姜女過關》、《五更調》、《蕩河船》之類;宗教宣傳品如道教的各種符箓,灶神像、各種經文咒語、各寺廟的簽詩,以及民間出版物如黃歷等,是一種廣泛流傳而又非常廉價的大眾媒介。

  1956年,文化部門曾開展“掃黃”運動,收繳上來的印刷品絕大多數是瓦版。筆者曾得到一張《摩柯般若波羅密多心經》,上面書有“民國廿四年”等字樣,雖較石印品粗糙,但字體端正清晰,邊緣無污染,可見那個時候溫州尚有此種印刷術。

  充滿地域風情的吆喝聲

  講說、吟誦、吆喝、演唱都是人類相互交流的“信號系統”,是人的社會行為的重要載體,許多民俗活動的儀式如敬神祭祖、破土升梁、祈禳逐疫、慶賀豐收、紅白喜事等等,也莫不委之于吆喝,內容極為豐富。略舉數例于下:《淮南子·道應訓》:“今夫舉大木者,前呼‘邪許’,后亦應之,此舉重勸力之歌也”。這就是隨處可見的夯歌。溫州夯歌的曲調輕松活潑,變化無窮,領唱者還可以借夯歌唱出故事來。

  曲調最為豐富也是最為動聽的,恐怕要算那些自晨至昏充斥于六街三市的形形色色的叫賣聲了。高承《事物紀原·吟叫》:“凡京師賣一物,其吟哦俱不同,故市人采其聲調,間以詞章,以為戲也。”《夢粱錄》也說:“以市井歌叫賣物之聲,采合宮商,成其詞也。”可見市井歌叫賣物之聲也成為民間歌曲的一大來源,有的經過修飾加工(“采合宮商”)成為曲牌,登上了大雅之堂!端疂G》第七十四回寫到燕青學唱的“貨郎轉調歌”、“貨郎太平歌”、就是山東一帶貨郎的叫賣調。《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收有“九轉貨郎兒”、“叫聲”、“賣花聲”等曲牌,無疑就是市井叫賣之聲“采合宮商”的結果。

  叫賣聲豐富多彩,兒時耳濡目染,至今記憶猶新。曉曙初開,便有賣松糕、油炸檜(油條)的;有賣燈盞糕、油卵(麻團)的;賣燒飯糕(發酵米糕)的;早餐菜肴如蠶豆、烏豆、五香豆腐干、盤菜生等等。小吃諸如姜糖白糖芝麻糖、豆腐軟、青鹽橄欖、茴香豆、槐豆芽等等。入夜則有五香火腿粽、椒鹽糯米餅之類。雜活則補鍋、箍桶、修灶、磨刀擦鉸剪、修棕繃藤椅、修篾席竹籠……吟唱吆喝,各有特點。最妙的莫過于賣草藥的,多半是未脫稚氣的兒童,挑著擔兒走街串巷,十六味草藥用童聲一口氣唱了出來,頗為動聽。

  內涵深刻的行話與戲諺

  各行各業都有“行話”,俗稱“砌字”,是本行從業人員相互交流的特殊語言。京劇《智取威虎山》楊子榮進山時說的“天王蓋地虎,寶塔鎮河妖”之類就是江湖行話,除了江湖人,其他人根本無法理解。我曾搜集過一些在戲曲藝人中流行的行話,如正旗兒——生角;配兒——大花臉;尖天兒——旦角;頂平兒——單皮鼓;配林——大鑼等。此類行話雖沒有傳承價值,但有相當深刻的文化內涵。

  所謂“戲諺”,是指與當地流行的地方戲劇有關的一種民間諺語,內容涉及某個劇目的劇情、劇中人物、演員等,以此對社會生活中的某些事件進行類比與褒貶,其表達形式多種多樣,有的用歇后語形式,如:“黃翠英賣花——三等三樣”(黃翠英是甌劇《鴛鴦帶》中的女主角);有的用順口溜形式,如:“看了大娒旦,三天不吃飯”(大娒旦指品玉昆班旦角高玉卿,意謂回味無窮);有的是直白式,如“《紫霞杯》里大伯娘——只講自好”(《紫霞杯》是甌劇84本傳統劇目之一);有的則是暗喻,如“吃飯好比武松打虎,做事好比李奇嘆苦”(李奇是《奇雙會》中主角,永昆、甌劇都有此劇目),等等。戲諺是某個歷史時期戲劇文化的一種特殊形態,應給予一定的重視。

  【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新聞:
  
分享到: 下一篇:傳承經典 繼往開來——2010中國報業高峰論壇
  • 【我要印】印刷廠與需方印務對接,海量印刷訂單供您任意選擇。
  • 【cpp114】印刷機械、零配件供求信息對接,讓客戶方便找到您。
  • 【我的耗材】采購低于市場價5%-20%的印刷耗材,為您節省成本。
  • 【印東印西】全國領先的印刷品網上采購商城,讓印刷不花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