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五宗罪
2011-08-31 09:35 來源:環球企業家 責編:張招偉
- 摘要:
- 對電子書你別無選擇:它不只是一時風潮。除非發生像日本劍道復興那樣引人注目的事件,否則它注定將成為紙質書籍21世紀的接班人。不過,電子書有著其根本缺陷。有一些紙質書籍文化是電子書目前尚且無法(或者說至少很難)取代的。
【CPP114】訊:對電子書你別無選擇:它不只是一時風潮。除非發生像日本劍道復興那樣引人注目的事件,否則它注定將成為紙質書籍21世紀的接班人。不過,電子書有著其根本缺陷。有一些紙質書籍文化是電子書目前尚且無法(或者說至少很難)取代的。
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背景。三年半前,亞馬遜首先用Kindle點燃了電子閱讀革命的星星之火,而現在亞馬遜的電子書銷量已經超過了它全部紙質書的銷售數量。自由傳媒公司(LibertyMedia)有意收購有著百年歷史的老牌實體書店巴諾書店,也并非因為巴諾的門店遍地開花,而全因它的Nook電子閱讀器是Kindle的最大勁敵。
然而,撇開電子書帶來的好處不談,它至今仍然無法做出一個承諾,能夠讓我們忘記它的紙質同胞。就目前而言,如果拋棄紙質書籍轉向電子書,我們仍然將會有所損失。曾經關于iPad是否會搶占電子閱讀器市場的爭論看似很有道理,但放到如今來看則顯得有些可笑,因為兩者都在競爭中存活了下來,而很多人擁有兩者之一。有一點電子書和紙質書都做得不錯,那就它們各自都與平臺無關。
在科技領域,情況并非向來如此:我們曾因可以切斷電話線而歡欣鼓舞;打字的普及導致荒廢了書法,我們卻并未為之發愁;當電視機終于被臺式機、平板電腦和手機取代時,我們欣喜若狂。
有些人因循守舊,遲遲不肯轉投新技術懷抱。人們經常能從他們口中聽到關于觸覺的含糊辯解(“紙張的觸感和味道是閱讀經歷的基本組成部分……”)。我并不是這樣的人。而且——讓我們敞開了說——雖然因為對于單一用途的設備一直持堅決的反對態度,我從未擁有過一臺電子閱讀器,但打從有了iPad的第一天起,我自己就再也沒有買過任何印刷品。
事實上,我為之神魂顛倒了——我只有一個念頭,就是書本作為一種遺產永遠不會消失,但已被永遠打入小眾媒介范疇。然而即使這樣想著,還是有關于電子書的五件事,也許會讓你不那么急著和紙質書籍說“拜拜”。如果這些問題都得到了解決,那么電子書的發展才真將無可限量。
(1)要記起一本沒有讀完的電子書并把它讀完不是件容易的事兒。
2011年剛過去兩個月時,《紐約時報》科技版記者詹娜·沃特姆(她曾經是《連線》雜志的記者)曾激動地寫道,她終于讀完了她第一本電子書——為什么對于一個在科技方面如此與時俱進的人來說,還會有如此的拖延?沃特姆對此給出了一個絕妙的解釋:她老是忘記再次點開那些已經開始閱讀的電子書。最后她不得不在在新年計劃中嚴肅地下了決心,這一魔咒才得以打破。
因為電子書并不存在于你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地方。它們并不會在一旁嘲笑你,迫使你看完已經開始的書。對于你那糟糕的閱讀習慣,它們并不能給予持久而叫人尷尬的提醒。即使有1001本電子書,只要它們不在你眼前,你也就會想不起來。有什么辦法可以解決嗎?你可以設置彈出提示信息,提醒你《岸上的事情》(AShoreThing)第47頁你已經讀了17天了。
�。�2)你無法把所有的電子書收在一個地方。
不管紙質書是從哪家書店買來的,你都可以把它們排列在書架上。但是在平板電腦或是智能手機上,“書架”根據應用程序劃分——你無法在一個地方看到自己擁有的從各家網上書店買來的所有電子書。沒有這樣的應用程序。(如果你是一名閱讀器使用者,那你還將受到雙重懲罰,因為你無法從閱讀器所屬公司的商店以外購買任何東西。)
蘋果公司不允許開發者接觸到程序的底層信息,而如果想要在iOS(蘋果公司為iPhone開發的操作系統)設備上創建一個單獨的圖書館,則必須要拿到這些信息。即使沒有了這一限制,還存在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個體電子書程序提供者是否愿意合作——這是個很實際的問題,因為這些程序提供者互為競爭對象,而將他們的電子書放到同一個平臺上,首先就容易導致價格戰。
然而,在我們閱讀電子書時,常規的閱讀方式被推翻了。當我們需要閱讀下一本紙質書籍,我們會瀏覽早就排列好圖書的書架,然后挑出一本。那么在電子書閱讀器上,我們也應該可以看到所有的電子書,點擊想要讀的那本,調用相應的應用程序——Kindle、Nook、Borders(美國第二大連鎖書商博德斯集團推出的電子書店)等等�?墒前凑宅F在的步驟,得先打開閱讀應用程序才能挑書,這樣你很容易忘記自己都有些什么書可以看。這是小事嗎?想象一下,如果由Borders來決定你書架的容量和形狀,并且強制規定上面只能放從Borders書店買來的書,你是否還能對此一笑而過,沒有一絲一毫的慍怒?
�。�3)紙書書頁空白處的筆記可以幫助你思考。
僅僅劃出一些重要句子是不夠的。一個認真的讀者會想要和作者爭論,或者放大一個觀點,又或者趕緊把由閱讀引發的新鮮感想記錄下來。而這些都得和原書緊密關聯起來——單獨做一本筆記是荒謬可笑的,即使你有一個非常智能化的索引系統(更何況目前也還沒有人做出過這種系統,雖然看上去是可行的)。
雖然紙質書上留給讀者的空白地方也不多,但電子書上就是完全沒有了。至于那種在公共圖書上分享自己的想法并為別人的想法所啟迪的驚喜,試想電子書可以提供嗎?
想要在電子書上同樣擁有這種體驗,需要制定一個全新的標準,廣泛推廣到各家互為競爭關系的電子書商處。和紙書不同,他們都各自為營掌握著不同的電子書技術。對此可以參考OpenMargin(一個電子書筆記分享應用,有興趣者請苦練飛檐走壁工夫,到這里觀看視頻),獲得一個直觀感受。
�。�4)電子書的定位是一次性消費,但定價卻不是這么回事。
這一點很簡單,但有時候也容易被看得太過簡單,因為人們畢竟還是付了錢的。然而除非電子書真的提供增值服務(就像好萊塢發行DVD時附帶花絮那樣),不然買一本電子書要砸下13美元,但是得到的東西和租借來的沒區別,著實沒法不叫人惱火。電子書實際制作成本幾乎為零,但出版方制定的價格基線,卻只比新版紙質書的折扣價格低一點點。
你沒法和別人分享電子書,沒法把它們捐贈給圖書館,也沒法轉售出去。它們不占地方,也正因如此,當你想要刪除掉一些時,內心難免有所掙扎。但由于它們并不具有社交性,一點也不需要在真實世界中與人接觸,它們也就決不能代表你的個性。
�。�5)電子書沒法幫你裝點門面。
在你對這個膚淺的抱怨拋白眼之前,先這樣想一下:曾幾何時,在你精神生活中,你沒有用書籍裝飾周圍環境來作為一種無聲的自我介紹,把自己介紹給志同道合者們?也許只有當你懷揣著《帽子里的貓》(TheCatintheHat),但卻努力不在一個成人晚宴上被早早打發上床睡覺的時候吧。
也許這些都是虛榮心作怪,但我們對不同書籍有不同處置方法,把這些書陳列在客廳而那些則不保存,書籍可以充分體現出我們希望世界怎樣看待自己。也許在我們的房間里,書籍比其他任何物品都更像是一枚標志身份的盾徽,幫助我們打破僵局,發出邀請。
新的媒介不會將被其風頭蓋過的舊有媒介置于死地,這是一條真理——盡管有了電影、電視和互聯網,我們仍在使用收音機。所以想要預言紙質書籍的末日是一件愚蠢的事情。另一方面,我們也猜不到創意無限的商業模式會有什么新招——對于圖書出版業來說,尚未出現雜志和報紙面臨的網上閱讀“暢通無阻”的趨勢,而后兩者已經針對這一現象建立起了閱讀的付費系統。買紙質書送電子版(或者相反)也許對于雙方都是最好的,當然也有可能是最壞的辦法。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這樣可以解決我始料未及的裝點門面問題。
【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新聞:
沒有MP3、電子書 就沒法上學了嗎?
強行收費 手機電子書有陷阱
未授權電子書泛濫,最紅日本推理作家憤而“自衛”
Nielsen:在美國電子書用戶中女性居多
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背景。三年半前,亞馬遜首先用Kindle點燃了電子閱讀革命的星星之火,而現在亞馬遜的電子書銷量已經超過了它全部紙質書的銷售數量。自由傳媒公司(LibertyMedia)有意收購有著百年歷史的老牌實體書店巴諾書店,也并非因為巴諾的門店遍地開花,而全因它的Nook電子閱讀器是Kindle的最大勁敵。
然而,撇開電子書帶來的好處不談,它至今仍然無法做出一個承諾,能夠讓我們忘記它的紙質同胞。就目前而言,如果拋棄紙質書籍轉向電子書,我們仍然將會有所損失。曾經關于iPad是否會搶占電子閱讀器市場的爭論看似很有道理,但放到如今來看則顯得有些可笑,因為兩者都在競爭中存活了下來,而很多人擁有兩者之一。有一點電子書和紙質書都做得不錯,那就它們各自都與平臺無關。
在科技領域,情況并非向來如此:我們曾因可以切斷電話線而歡欣鼓舞;打字的普及導致荒廢了書法,我們卻并未為之發愁;當電視機終于被臺式機、平板電腦和手機取代時,我們欣喜若狂。
有些人因循守舊,遲遲不肯轉投新技術懷抱。人們經常能從他們口中聽到關于觸覺的含糊辯解(“紙張的觸感和味道是閱讀經歷的基本組成部分……”)。我并不是這樣的人。而且——讓我們敞開了說——雖然因為對于單一用途的設備一直持堅決的反對態度,我從未擁有過一臺電子閱讀器,但打從有了iPad的第一天起,我自己就再也沒有買過任何印刷品。
事實上,我為之神魂顛倒了——我只有一個念頭,就是書本作為一種遺產永遠不會消失,但已被永遠打入小眾媒介范疇。然而即使這樣想著,還是有關于電子書的五件事,也許會讓你不那么急著和紙質書籍說“拜拜”。如果這些問題都得到了解決,那么電子書的發展才真將無可限量。
(1)要記起一本沒有讀完的電子書并把它讀完不是件容易的事兒。
2011年剛過去兩個月時,《紐約時報》科技版記者詹娜·沃特姆(她曾經是《連線》雜志的記者)曾激動地寫道,她終于讀完了她第一本電子書——為什么對于一個在科技方面如此與時俱進的人來說,還會有如此的拖延?沃特姆對此給出了一個絕妙的解釋:她老是忘記再次點開那些已經開始閱讀的電子書。最后她不得不在在新年計劃中嚴肅地下了決心,這一魔咒才得以打破。
因為電子書并不存在于你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地方。它們并不會在一旁嘲笑你,迫使你看完已經開始的書。對于你那糟糕的閱讀習慣,它們并不能給予持久而叫人尷尬的提醒。即使有1001本電子書,只要它們不在你眼前,你也就會想不起來。有什么辦法可以解決嗎?你可以設置彈出提示信息,提醒你《岸上的事情》(AShoreThing)第47頁你已經讀了17天了。
�。�2)你無法把所有的電子書收在一個地方。
不管紙質書是從哪家書店買來的,你都可以把它們排列在書架上。但是在平板電腦或是智能手機上,“書架”根據應用程序劃分——你無法在一個地方看到自己擁有的從各家網上書店買來的所有電子書。沒有這樣的應用程序。(如果你是一名閱讀器使用者,那你還將受到雙重懲罰,因為你無法從閱讀器所屬公司的商店以外購買任何東西。)
蘋果公司不允許開發者接觸到程序的底層信息,而如果想要在iOS(蘋果公司為iPhone開發的操作系統)設備上創建一個單獨的圖書館,則必須要拿到這些信息。即使沒有了這一限制,還存在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個體電子書程序提供者是否愿意合作——這是個很實際的問題,因為這些程序提供者互為競爭對象,而將他們的電子書放到同一個平臺上,首先就容易導致價格戰。
然而,在我們閱讀電子書時,常規的閱讀方式被推翻了。當我們需要閱讀下一本紙質書籍,我們會瀏覽早就排列好圖書的書架,然后挑出一本。那么在電子書閱讀器上,我們也應該可以看到所有的電子書,點擊想要讀的那本,調用相應的應用程序——Kindle、Nook、Borders(美國第二大連鎖書商博德斯集團推出的電子書店)等等�?墒前凑宅F在的步驟,得先打開閱讀應用程序才能挑書,這樣你很容易忘記自己都有些什么書可以看。這是小事嗎?想象一下,如果由Borders來決定你書架的容量和形狀,并且強制規定上面只能放從Borders書店買來的書,你是否還能對此一笑而過,沒有一絲一毫的慍怒?
�。�3)紙書書頁空白處的筆記可以幫助你思考。
僅僅劃出一些重要句子是不夠的。一個認真的讀者會想要和作者爭論,或者放大一個觀點,又或者趕緊把由閱讀引發的新鮮感想記錄下來。而這些都得和原書緊密關聯起來——單獨做一本筆記是荒謬可笑的,即使你有一個非常智能化的索引系統(更何況目前也還沒有人做出過這種系統,雖然看上去是可行的)。
雖然紙質書上留給讀者的空白地方也不多,但電子書上就是完全沒有了。至于那種在公共圖書上分享自己的想法并為別人的想法所啟迪的驚喜,試想電子書可以提供嗎?
想要在電子書上同樣擁有這種體驗,需要制定一個全新的標準,廣泛推廣到各家互為競爭關系的電子書商處。和紙書不同,他們都各自為營掌握著不同的電子書技術。對此可以參考OpenMargin(一個電子書筆記分享應用,有興趣者請苦練飛檐走壁工夫,到這里觀看視頻),獲得一個直觀感受。
�。�4)電子書的定位是一次性消費,但定價卻不是這么回事。
這一點很簡單,但有時候也容易被看得太過簡單,因為人們畢竟還是付了錢的。然而除非電子書真的提供增值服務(就像好萊塢發行DVD時附帶花絮那樣),不然買一本電子書要砸下13美元,但是得到的東西和租借來的沒區別,著實沒法不叫人惱火。電子書實際制作成本幾乎為零,但出版方制定的價格基線,卻只比新版紙質書的折扣價格低一點點。
你沒法和別人分享電子書,沒法把它們捐贈給圖書館,也沒法轉售出去。它們不占地方,也正因如此,當你想要刪除掉一些時,內心難免有所掙扎。但由于它們并不具有社交性,一點也不需要在真實世界中與人接觸,它們也就決不能代表你的個性。
�。�5)電子書沒法幫你裝點門面。
在你對這個膚淺的抱怨拋白眼之前,先這樣想一下:曾幾何時,在你精神生活中,你沒有用書籍裝飾周圍環境來作為一種無聲的自我介紹,把自己介紹給志同道合者們?也許只有當你懷揣著《帽子里的貓》(TheCatintheHat),但卻努力不在一個成人晚宴上被早早打發上床睡覺的時候吧。
也許這些都是虛榮心作怪,但我們對不同書籍有不同處置方法,把這些書陳列在客廳而那些則不保存,書籍可以充分體現出我們希望世界怎樣看待自己。也許在我們的房間里,書籍比其他任何物品都更像是一枚標志身份的盾徽,幫助我們打破僵局,發出邀請。
新的媒介不會將被其風頭蓋過的舊有媒介置于死地,這是一條真理——盡管有了電影、電視和互聯網,我們仍在使用收音機。所以想要預言紙質書籍的末日是一件愚蠢的事情。另一方面,我們也猜不到創意無限的商業模式會有什么新招——對于圖書出版業來說,尚未出現雜志和報紙面臨的網上閱讀“暢通無阻”的趨勢,而后兩者已經針對這一現象建立起了閱讀的付費系統。買紙質書送電子版(或者相反)也許對于雙方都是最好的,當然也有可能是最壞的辦法。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這樣可以解決我始料未及的裝點門面問題。
【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新聞:
沒有MP3、電子書 就沒法上學了嗎?
強行收費 手機電子書有陷阱
未授權電子書泛濫,最紅日本推理作家憤而“自衛”
Nielsen:在美國電子書用戶中女性居多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