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岗踊蹿市场营销有限公司

  • 用戶名
  • 密碼
  • 產品
供應
求購
公司
資訊
展會
評論訪談專題話題印搜動態
國內國際環保視頻產品導購
活動展會設備印品世界
行業動態企業動態營銷電子商務政策法規統計商機
印前印中印后包裝器材耗材油墨
膠印數碼標簽CTP紙箱創意絲印柔印其他
展會專題企業專題資訊專題技術專題
文化人物社會
展會預告會議預告展會資訊國內展會國際展會推薦展會
印刷包裝絲印
印刷包裝絲印
印刷包裝絲印
您當前位置: CPP114首頁> 正文

報紙印刷業對國產印機制造業的期望

2006-07-27 09:10 來源:中國報業協會 責編:中華印刷包裝網

  近兩年報紙印刷業出現了一種少有的現象:許多省市級大報印刷廠紛紛購買國產小型膠印輪轉機,連同地市報的裝機,全國兩年的裝機量達到近250個塔式機。裝機量的增長有效地支持了報紙出版的快速發展,特別是解決了報紙印刷廠的燃眉之急,得到用戶的稱贊,但同時也暴露出一些問題。

  一、國產印報機正在發揮更大的作用  

  2004年筆者在半年多的時間里先后到黑龍江、遼寧、河南、新疆、江蘇、浙江等地考察了十幾家報社印刷廠安裝國產印報機的使用情況。  

  總的印象是國產機無論在購買、安裝和使用上都比較靈活,質量有了明顯的進步,特別是緩解了一些報社短版活增加和印力不足的矛盾。  

  浙江日報報業集團印務中心由于印量逐月上升,印力不足,又受廠房局限,裝不下進口大中型機,兩年來不斷購進國產小型膠印輪轉機,先后已安裝上海高斯SSC 型印報機18臺,其中還有一臺帶烘箱的半商業機。由于沒有廠房,這些設備放在紙庫里,一眼望去,整個紙庫就像擺滿一臺臺機器的印機制造廠。目前,該中心日印450萬張,進口機承擔300萬張的印量,國產機承擔150萬張,有時可以達到200萬張。即便如此,印力依然不足,還有80萬張報在別處印刷。另外,該中心在寧波分廠還裝了9臺北人每小時4萬張的膠輪機,己開始承擔起該地的印刷任務。   

    南京日報社印刷廠2004年新裝北人膠輪9個塔,5月訂貨,9月安裝,當月投產,運轉基本正常。該廠近年來印報量迅速增長:2002年日印150萬張, 2003年上半年達到日印250萬張,2004年上半年達到350萬張,下半年又升到400萬張,每天由進口機印300萬張,國產機印100萬張。   

    南京的新華日報社印刷廠2003年日均印量為600萬張,全部依靠進口機印刷,2004年增長到700多萬張。8月該廠購買了北人的9個塔式機,10月到貨,11月正式運轉,運作時間非常短,現在每天承印近100萬張的任務。   

    黑龍江日報社印刷廠2004年由于建新廠,舊廠搬遷,有的舊機器需要淘汰,出現印力不足的狀況。于是該廠下半年安裝了4臺北人塔式機。在他們的精心操作和維護下,這4臺塔式機不僅在印量上頂起了一半的任務,還印出了效果較好的彩報。
  
    新疆日報印刷廠使用上海高斯機印刷彩報,不僅在烏魯木齊發行,還發往新疆的一些地市。有些地市報也要求省報印刷廠為其代印彩報。筆者在喀什就看到省報在那里安裝的一臺上海高斯機也在印彩報。在邊遠的少數民族地區,能夠天天看到色彩亮麗的彩報,已成為街頭的一個亮點。
  
    寧波日報社印刷廠一直使用進口機印報,由于2003年印量增加,印力明顯不足,幾乎影響報紙的出版。該廠于是在年底購買了6臺上海高斯塔式機,2004年年初投產,每天承印40萬對開張,大大緩解了印力不足的矛盾。   

    近兩年由于本廠及省內其他城市報紙的發行量增加,出現了印力不足的狀況,遼寧日報社印務中心在大連、錦州、鞍山等地都需要建分廠,在任務緊張的情況下,該廠先后從北人購進12臺塔式機,使問題及時、順利地得到了解決。 
 
    筆者非常高興看到這種大好形勢的出現:一方面國產印報機質量和檔次的提升緩解了報紙印刷快速增長的壓力,為報紙印刷廠降低了設備投資成本;反過來,國內報業的飛速發展也推動了國內印機制造業的發展。   

    另外,國內報紙大中型印刷廠配備一定數量的小型機是非常必要的,可以應付短版活或一些臨時任務,但日印量超過300萬張以上的印刷廠也大量配置小型機就不一定是明智的。從占地、廠房、用人、效率,甚至管理成本上都不一定合算。而現在有些廠一次購買這樣多小型機的原因是國內沒有中型機,不知這個“空白”何時能夠填補上。 

  二、不可忽視的“小”問題和水平的差距
 
    在這種形勢下,筆者想談談問題的另一面,就是國內報紙印機制造業不能停留在目前的水平上,因為它與報紙印刷業發展的實際需要、與國際同類產品的水平尚有不小的差距。

  1.2004年全國報紙印刷總量預計完成1400億對開張,有70%是靠大中型進口機完成的,就是小型機完成的30%中,還包括近200臺進口機。國產機在報紙印刷中還沒有挑起大梁,但它在眾多的地市報中是起著主力作用的。 

  2.近幾年國產機質量普遍提高,產量增加,但水平還不是很高,還有不少小問題。在筆者訪問的一些印刷廠中有不少印刷廠反映:機器紙張張力控制不好,有前張力沒有后張力,缺乏斷紙保護;車速達不到額定標準,膠輥壓力有時要人工調整;電器多數是好的,少數有時出故障;套準精度一般,有的有微差。北人機的二層平臺踏板,在兩個塔之間立了一根支柱,既不安全,又不方便。國產機個別還有漏油、磨版的現象,機器的自控程度較低,有許多部位要靠人操作,用人較多。如吉林日報用北人的兩條線6臺機器需要近20個人操作。河南日報用上海高斯的10個塔式機,也反映占人太多,機器的穩定性不是太理想等。上述這些現象都反映出國產印報機的整體水平不高的問題。機器上任何一個小問題的出現,都會影響機器的整體運行,有的要減速,有的要停機。有些廠反映,用國產機雖然能解決一些印力不足的矛盾,但是太累了。許多用戶普遍希望小型機也應改為無軸的,并希望提高操作平臺的自動控制功能。  
 
  3.如何適應客觀需要與促進印機制造業的高水平發展。   

  (1)報紙印刷在1993年完成鉛改膠的技術改造后,當年全國的總印量是287億對開張。到2003年達到1236億對開張,十年增長了3.3 倍,平均每年遞增16%。印刷機也從600臺增長到2750臺。預計今后幾年,由于總印量基數不斷滾動加大,至2010年的七年間增幅可能會逐步有所下降,每年的增幅約為12%左右,總印量將達到2733億對開張,較2003年增長1.2倍。參照國際發達國家報紙發展的經驗及人均占有率,根據我國情況,預計至2020年每年增幅可能減為10%,總的印量將為6443億對開張,這一數量是2003年的5倍。由于印刷技術的發展,機型變大,速度提高,需要印機數量可能是目前的3倍。就此計算,市場空間很大。今后十五六年市場對印報機的需要量有多大,國內生產可能占多大份額?都是印機制造業需要考慮的問題。這些都取決于國內能生產什么規格的印刷機,質量如何?只要質量達到較高水平,誰也不愿花大量外匯去買進口機器。
  
  (2)國產小型機的制造和發展已走過一段較長的路程。從1987年北人開始生產小三雙,上人生產的機器速度也是在每小時2.5萬~3萬對開張的。當時沒有彩報,也沒有增張擴版,最急迫的是要將凸版印刷改為平版印刷,因此對機器的要求不高,但機器出現漏油、漏水、電氣故障等情況是比較普遍的。至1995年以后這些狀況逐步有所改善,但印報廠又提出了對擴版、印彩報、自動接紙以及提高車速等新的要求。十幾年來,國產小型機始終圍繞著解決漏油、提高電器質量、擴版、印彩報及自動接紙等問題在逐步提高質量。機器的結構經歷了由BB型、Y型機逐步發展到塔式機以及與Y型機結合的擴版機,才達到了目前的水平。歷時這樣長,還有這么多的小問題,是否太慢了一些?而有些問題的出現并不是不可避免的。 

  筆者認為不應該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是否應該用更新的理念,重新審視設備的總體設計思路,從提高水平、提高質量、提高自動化程度出發,設計出具有國際水平的設備。特別是在速度上,國產印機制造企業應該考慮生產時速達到5萬張左右的無軸機,形成自己的獨創。雖然制造成本肯定會增加,但一分錢一分貨,國產機總會比進口機便宜,在性價比方面還是會有優勢的。小型機是一個長線產品,不論小報、大報都需要印短版活的小型機,加之現有1000多臺小型機,每年都需要一定數量的更新。  
  
  筆者在無錫參觀了寶南印機制造廠。該廠生產卷筒紙膠印機只有3年,現在已產出印速為4萬張/時的無軸機。不僅常州、宜昌、懷安、周口等地市報買了他們的機器,四川日報、南方日報等省報也購買了該廠的機器。該廠現己售出34臺塔式機,己訂貨的就有近40臺。在杭州浙江廣育印務公司觀看了他們的機器運行,感覺不錯。這是一個只有不足200人的民營企業,現在已經開始了對時速為7.5萬張的中型機的研發。出現這種現象,難道不值得國營印機制造企業思考嗎?   

  (3)關于國產中型機的研發生產,同樣也走過彎路,而且進展緩慢。1991年上人推出時速6萬張的Y型機,即YP4787。當時報社處于改造高潮,自然首先將目光集中在國內的印機制造廠。許多報社紛紛訂購上人的機器,從重慶、湖北、四川到湖南、江西、浙江長江沿線,直到北京、天津,各報在一年多的時間內訂購的Y型機超過50臺。從1992年至1994年陸續交貨,在使用中依然存在漏油、不能自動接紙和不能印彩報等現象,電器故障也多。不少報社只用了五六年的時間,就陸續用進口機取代了國產機,只有少數在繼續使用國產機。上海高斯對中型機的研發雖然沒有停步,但進步不快。1998年該廠探索生產半衛星的大都市II型機,但此機器已不合時宜了。2001年改產時速6萬張的塔式有軸機,裝在石家莊日報;2002年又推出時速6萬張的無軸塔式機,裝在湖南日報。這3臺機器都在使用,雖然比過去有進步,但水平也不是太高。2004年又推出時速7萬張的塔式無軸機,11月裝在湖北日報,總體水平有所提高,現正在試運行。北人在1992年為羊城晚報制造了第一臺時速6萬張的Y型中型機,由于漏油、速度失控、接紙、出彩報等諸多問題,兩年沒有修好,于1994年遭退貨。1993年該廠為黑龍江日報生產的2臺Y型中型機,用MEG紙架,1994年鑒定驗收,總體情況可以,一直用到現在。近十年時間里,雖然有些問題,但總還是可以用。1995年北人又先后向長江日報和武漢晚報提供兩組中型機,反而不如前面為黑龍江日報造的機器。由于運行中毛病較多,還都是老問題,一直沒有解決好,印報廠只用了五年左右的時間,到2000年就全部賣掉了。1996~2000年北人似乎停止了對中型機的研發。2001年又為山東魯中晨報制造了一臺時速6萬張的塔式機,由于出報口不過關,車速只能開到5.2萬張。該機一直在運轉,但北人未再生產。    

  中型機是全國印報的主力機型,是一個較大的市場,對中型機的研發工作不但不應停步,而且應該加快步伐。國內印機制造企業應總結經驗,急起直追。首先,應該立足于無軸的印報機,才能利于其他環節的自動控制。其次,是車速應該向前趕。2000年以前國際上的中型機時速6萬張的,2000年以后改為時速7萬張, 2003年又提高為時速7.5萬張。我們的起點應該是時速7.5萬張以上的機型。第三,自動化程度要高,包括自動套準、自動清洗橡皮布、油墨預置、適應寬窄幅報紙印刷,以及自動調整不同尺寸的出報及折頁等。  
  
  筆者提出的要求可能是高了一些,但報紙印刷迫切需要合格的國產印報機。過去十年,我們已經進口了1000臺左右的中型機,今后可能需要2000臺、 3000臺。報紙印刷業非常希望能看到國內有一個有能力、有水平、強大的印機制造業成為印刷業發展的堅強后盾。(中國報業協會  夏天俊) 

 

分享到: 下一篇:第46屆美國紙板和紙漿年度調查報告
  • 【我要印】印刷廠與需方印務對接,海量印刷訂單供您任意選擇。
  • 【cpp114】印刷機械、零配件供求信息對接,讓客戶方便找到您。
  • 【我的耗材】采購低于市場價5%-20%的印刷耗材,為您節省成本。
  • 【印東印西】全國領先的印刷品網上采購商城,讓印刷不花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