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P上馬,左右為難
2006-08-08 21:06 來源:中國印刷市場 責編:中華印刷包裝網
自20世紀90代中期CTP技術推向實用以來,其發展和應用走過了很長的一段道路,目前正在進入一個發展的新時期。據有 關調查顯示,國內目前的CTP系統裝機量已逾百臺。2002年我國引 進CTP設備60余臺套,比2001年增長了1倍以上,F在人們己經不再懷疑CTP的技術先進性和應用優勢,而更多的企業在考慮它的 適用性,特別是作為個別企業情況的適用性。從一定意義上說,在 中國,以CTP為代表的數字化印前流程和以激光照排機為代表的傳 統流程,已經進入真正的更迭期。在今天的情況下,印刷企業應何去何從?從目前看,有一個詞可以很好地形容“兩難之間”誰都不再否認CTP技術的優勢,但是在每個具體的企業的應用卻面臨著許多難以協調的問題,購置費用、相關環境、人員素質、運行成本、工價因素等方面,哪一個解決起來都不是輕松簡單的問題。
一、CTP的應用是技術必然
其實,經過這么多年的宣傳和先行者的實踐,關于CTP的技術特點很多人已了然于心了,F在已經沒有人再懷疑CTP是先進有效的技術了,我們也就沒有必要在此再討論CTP的技術是否先進,會給企業帶來什么益處了。 在這里所強調的是,CTP的發展、成熟和采用,是技術發展的必然, 是印刷業發展的根本要求。CTP已經切切實實地進入了印刷業的生產實際中,更將成為推動印刷業技術發展的重要力量。
首先,CTP技術的應用是技術發展的必然要求,F代社會已經進人了高度發展的信息化社會,人們對信息的需求量和傳遞速度都提出了更高的 要求。印刷是信息傳播的重要形式,運用當代技術發展的最新成果,不斷采用新的數字化技術,提高制作效率,是社會發展、技術發展的必然要求。CTP技術的產生和發展就是這個要求的集中體現。
其次,CTP的應用是印刷業在媒體竟爭中謀求竟爭優勢的重要步驟。 相對廣播、電視、網絡,以印刷為技術載體的紙質媒體在時效上處于十分不利的地位。其傳播媒介的實體性相對于以電信號為載體的上述幾類媒體而言,在競爭上很難取得優勢。印刷媒體要想在競爭中取勝,只有不斷提高出版時效。目前印前技術已經基本實現數字化,而制版工藝成為制約出版時效的最后一個堡壘,CTP技術的產生為解決這個問題提供了良好的契機。
再次,CTP技術是印刷技術走向數字化的必經之路。印刷數字化的實現形式主要是數字印刷,而目前數字印刷離真正的實用仍有很長的路要走,單獨地解決制版工藝的數字化是最簡潔、最節約的實現方式。從目前的技術發展看,很難說我們可以直接實現數字印刷,而CTP則成為一條最現實的途徑。
二、采用CTP的難之所在
人們已經認識到,CTP技術的應用是印前數字化發展的必然產物,是印刷業參與信息傳媒競爭的必然要求。但是新上CTP系統絕不像引進一 臺照排機或膠印機那樣簡單,它不僅僅是設備更新,不是簡單擴大再生產。它的采用是技術進步,甚至可以說是革命性的技術更新,關系到各環 節的工作,需要統籌考慮,綜合協調。而且,CTP的采用比當年激光照排技術的應用要復雜,由于一些技術上的原因,目前在很大程度上我們還需要被動適應CTF技術的應用要求,而不能像當年激光照排技術很快就滿足了人們的預期需求一樣。
技術進步是一個系統工程,其成功實施需要相應的環境配合,這樣才能真正發揮應有的作用。CTP的應用條件概括地講主要有以下兒個方面:
1.全數字化的印前環境和良好的運作經驗,包括工藝流程、質量保證體系等;
2.相應的人才結構;
3.具備良好的數字打樣工藝技術,但在報業這一點并不重要;
4.市場的培育、認可和發展,相關的上下游市場配合;特別是今天印刷業激烈競爭的情況下,很難讓客戶為CTP的采用替印刷企業買單。
5.運行成本的降低,特別是版材的成熟化和國產化。
由于以上這些問題很多資料都有提及,也都有很詳細的介紹,因此本文在此不再重點說明。
當我們將上述問題考慮清楚并準備引進CTP技術時,幾個現實的問題又再次擺在我們面前:
其一是設備引進工作的經濟性,也就是投入與產出的對比關系。在投入方面,應考慮購置費用和使用費用,而這兩點是相當可觀的。近期CTP的購置價格仍難根本松動,從技術原理上講,CTP與照排機沒有多少質的差別,技術的復雜性也不多,在現代信息社會也不能稱得上什么高精尖設備,但由于總生產量較小,價格遠遠高于整套的傳統制版設備。CTP的設備投資額是一般同類型照排機的數倍,高達20萬至40萬美元左右,而且有的企業還需配用昂貴的網點拷貝掃描儀。相比一套以照排機為主的傳統制版設備,就算加上沖片機、沖版機、曬版機等的投資,CTP總投資額也高出數倍。
目前版材價格仍是傳統版材的3倍左右,使整套設備的運行成本大幅度提高,成為影響其使用的最大原因。按照相關廠商的說法,CTP版材無論如何不可能降到傳統PS版的價格水平。產出方面,由于工價無法調整,如果每天的制版量在100塊以下,將很難分攤其固定成本和版材,套藥等變動成本。
為采用CTP工藝而提價是不可能的,因此將成本壓力向外轉移的可能性幾乎沒有,其全部壓力只能由印刷廠自己承擔。
其二是具體的設備類型選擇困難,F在CTP設備類型決不像照排機那簡單和通用,存在多種互斥技術類型并存的現狀,在機型的選擇上較為困難。從技術發展走向上看,目前幾種機型和版材的走勢仍不明確,大家在不斷了解CTP的技術動態發展的前提下,在如何保持投資的長期性和可持續性的擔心下,做著艱難的抉擇,人們正在熱盼著出現成熟的技術標準。目前,CTP設備的劃分從光源上看有紫激光、熱成像、可見光等,從版材上看有重氮、熱敏、光敏等,從曝光型式有平臺式、內滾筒式、外滾筒式等不同型式。這些不同種類的設備間的區別巨大,不僅精度、速度相差甚遠,而且機型之間很少有通用性。報業由于對速度要求較高,多用光敏銀鹽版平臺型的CTP,這幾乎曾占到了中國報業CTP的裝機量的95%。據業界普遍的看法和基于環保的原因,銀鹽型版材不被看好,國外報業也多用熱敏型。而近日中國青年報引進的熱敏版材的CTP機,據介紹取得了很好的應用效果,這再次引起我們對版材類型的討論和擔心。
其三,目前CTP技術仍有一些不方便之處。如目前報業為了追求速度,一直多用1200dpi輸出,雖其網點層次在制版環節的復制質量得到保證,但從灰階數來講,在掛網120目時也僅有100個灰階;其次,幅面與自動化程度對價格的影響過于明顯,使得目前很多用戶只有犧牲這些性能而求得價格的降低。
此外,我們還要考慮CTP引進后在印刷工藝上是否存在著一些不能預來的因素,如版材的選擇、色彩管理、印刷機的適應性、耐印率的問題、網點復制流程和質量的控制等方而的問題。
雖然在很多正式場合引進了CTP的企業代表都在宣傳CTP的技術優勢,其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卻很少談起。這給人種錯覺,采用CTP的技術風險較小,主要是管理風險但據一些資深人士講,這些技術問題絕不在少數,很多企業多多少少都遇到了這方面的問題,有的引進一兩年CTP系統仍在交學費進行技術摸索。
三、CTP與CTF照排機
20世紀90年代是照排機大發展的時代,激光照排機成為DTP主要的輸出設備。盡管現在CTP的應用呼聲如火如荼,但不容忽視的現實是使用軟片的傳統照排機在印刷生產上仍大量使用著,全球仍有幾萬臺照排機在運轉著,即使對于完全轉用CTP的企業來說,照排機作為備用設備應用仍有其實際念義。在中國這種情況更為突出,從絕對數量上講照排機仍是印前輸出的主力,保留膠片工藝仍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CTP的應用充其量僅僅能稱作有益的補充。
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隨著業務量的增長和原有照排機的自然老化,新的輸出設備的引進已經擺上很多企業的議事日程。 由于技術條件、數字化環境、投資等原因,則面臨著CTP與照排機的兩難選擇。
設備的引進原則主要應考慮幾個方面:一是技術上先進、生產上可行、經濟上合理; 二是設備結構的合理化升級化目標。 從這些方面考察,CTP設備嚴重受制在生產上的可行性和經濟上的合理性, 至少目前很多使用廠家還不敢說CTP比照排機有優勢。 而照排機在經濟合理性和生產可行性方面仍有很大的優勢。 就技術先進性而言,照排機不先進絕不能一概而論,CTF時代照排機的技術發展并未停步, Purup-Eskofal、ECRM、AGFA、SCREEN、海德堡、CREO等傳統的照排機生產廠商仍在生產照排機, 仍在開發新的照排機產品。據有關資料顯示,目前世界市場的照排機銷售量仍遠遠大于CTP的銷量。 在設備的升級化上可以有多種解決辦法,引進大幅面的激光照排機并進行折手處理后輸出就是向制版數字化邁進的一種表現。 很多企業仍在引進激光照排機, 激光照排機正在以其低廉的運行成本、低要求的 數字化環境和人員管理環境、明顯的 價格優勢和不斷提高的品質, 展現著它的勃勃生機。對于很多企業來講,經過慎重考慮和研究后, 將價廉物美、應用方便的激光照排機的更新優先進行絕對不是錯誤。
目前在CTP的熱潮中,激光照排機的生產與使用已經經過了惘然期而進入理智時期。CTP的應用是行業發 展的方向和技術進步的根本要求,但并不能就此而全面否定激光照排機, 其二者絕不能成為水火不容的一對冤家,而應成為新老交替、傳幫帶的典型范例。在現在的多數情況下,兩者可以互為補充,互為備份,從而保證企業的技術結構的合理性,
一個全面排斥新技術或全而排斥老技術的技術結構體系多數情況下是不合理的。 據筆者和一些引進了CTP的廠家領導的交流,實際上引進CTP的企業更看重的是其宣傳意義, 其經濟收益仍然很小甚至為負值。
其實,目前輿論導向也已經有所變化。前幾年各印刷媒體都在不遺余力地宣傳 CTP的優點, 宣傳不久CTP將全而取代照排機,F在,各媒體已經紛紛推出文章介紹激光照排機的優勢, 并正視照排機存在的現實意義。北大方正作為我國最大的印前產品供應商,代理多家著名的CTP設各, 但其在向筆者提供的一份資料上,明確提出由于目前CTP的投資大,成本較高, 建議首先考慮引進大幅面照排機完善印前數字化流程,為今后引進CTP做技術準備。
如果我們看到現在CTP的良好發展前景而將這個時代的印前技術發展總結為“CTP時代”的話, 似乎有點為時尚早,現階段照排機仍有其生存的理由,但是我們需要對照排機進行重新的認識和定位, 以適應技術發展的要求。這里所講的重新定位,就是要在引進傳統制版設備特別是照排機時, 要充分考慮現在的技術發展趨勢,保持引進設備的技術先進性。
四、CTP的前景展望
筆者曾在一次業界會議上說,CTP技術的應用是“有條件的就上,沒條件的等有條件再上”, 而一位生產商代表則說應是“沒條件的創造條件上”。 應該說這兩種說法都有一定的代表性,都有一定的道理。 上CTP的條件是等還是努力創造,應該是業界對待這個問題的兩種考慮,具體哪種考慮更有實際意義,絕不能簡單地一概而論,要看各企業的實際需求和條件。
幾年前,人們看到報業競爭的不斷加劇,看到報業印刷對出版時效的要求越來越高, 看到報業采用新技術的良好環境,希望如上世紀90年代采用激光照排技術一樣,將首先大范圍 推廣使用CTP的希望定位在了報業用戶身上。幾年后的今天,在CTP的應用取得了巨大成果時, 我們發現應用CTP熱情最高的當屬商業印刷用戶,而報業已經退居其次。 就目前的裝機量看,商業用戶和報業用戶仍是CTP的兩個重要應用行業, 其中商業用戶以精度高的滾筒式機型為主,主要采用熱敏版; 報業主要采用速度快的平臺機型,主要采用銀鹽版。 在技術角度上,目前的CTP技術仍無法達到精度與速度的和諧統一, 要么采用追求速度的機型,這主要用在報業;耍么采用高精度的機型,主要用在商業用戶。
就生產商而言,主要形成三個陣營,一是國際知名的大型廠商, 如 AGFA, CREO, SCREEN, ECRM 等,這些廠商大多數都是照排機、掃描儀的主要生產廠商; 二是國際上的較小的廠商,如韓國、美國的小型廠商; 三是國內廠商,如東信、華通等。目前國內使用的主要是國際大廠的產品, 小廠產品也有一些裝機量。就總量上看,AGFA處于優勢地位,特別是在報業, 其銀鹽版的平臺機型北極星裝機量占有絕對優勢。
經過近幾年的市場推廣,CTP技術已經進入了印刷業的生產實際, 大家已經有了很好的參考和學習的機會,這將進一步帶動一些具備條件的企業引進CTP機, 因此今后幾年中CTP在中國的應用范圍會有進一步的拓展。 就CTP的應用發展看,各廠商的觀點是一方面等待用戶具備數字化環境和投資條件, 另一方面加快在中國的耗材本地化生產步伐,以求降低用戶的使用成本。 其實,CTP的技術進步一直在加快研發步伐, 在操作方便性、自動化程度、精度、光源侶牲、速度等方面取得了一些進展, 但其發展仍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版材的曝光形式的發展。
但我們也應看到,CTP的應用受兩個因素的制約。一是傳統的照排機仍有很大的市場, 仍會有很多用戶選用傳統制版工藝,目前我們已經基本接受這樣的觀點, 在今后5年或更長一些的時間內,照排機仍是一個有活力的產品,
膠片似乎還很難找到完全消亡的理由,只不過不會興旺了; 二是會有一些用戶直接選用數字印刷機而越過CTP階段,
如海德堡、高寶、羅蘭等廠商都在加大數字印刷機的研發和推廣力度, 目前已經有個別的機型在中國進人了實際生產領域。
另外有兩點值得關注。一是銀鹽版的前景問題,多數廠商都不再看好銀鹽版, 但由于其速度快的優勢短期內仍沒有替代品,而且AGFA還在大力推廣,短期內仍會存在, 是報業機型的首選。但熱敏版在中國青年報的應用會對此形成一定沖擊。 二是CTcP的研發進度,實現在普通PS版上的直接制版一直是人們的期望, 也是很具實用性和沖擊力的解決方案,目前東洋油墨的研發和應用取得了一定進展, 據一些資料稱國外已經有品牌產品進人實用階段,估計今后這方面在關鍵的光源技術取得突破后會有 較大作為。
當然對于大多數企業來說,一味地等待或排斥CTP技術是不可能的。技術始終在發展, 等待是無休無止的,我們會發現未來的東西永遠比現在好。這就像買家用電腦一樣,不能因為技術發展快、更新快而不買,F在關鍵的問題是買了就要盡快用起來讓它發揮作用, 盡快收回投資。耍將企業的發展放在第一位,綜合權衡利弊后,只要對本廠利大弊小, 符合本廠的實際需求,應該“該出手時就出手”。由于我國仍屬于發展中國家, 印刷業的整體技術水平與國外仍存在事實上的差距。相比而言,我國印刷業采用CTP技術仍然進度較慢。 這種現象在兩年前更為突出,近一兩年來情況有了很大改觀,人們已經認識到采用CTP是大勢所趨, 對于多數企業來講只是一個早晚的問題,使近兩年來裝機臺數出現了突破性的進展。 可以預期,盡管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困難,CTP在中國的應用會越來越廣泛。
(作者:法制日報社印刷廠 李保強)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