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貝塔斯曼:目光盯住中國圖書市場
2006-08-23 08:52 來源:中華印刷包裝網 責編:中華印刷包裝網
貝塔斯曼對開辟中國市場早就寄予厚望,并實施跨國集團兼并中常用的手法“本土化戰略”——以“書友會”的形式輕輕叩開中國市場的門扉。早在1993年德國總理科爾首次訪華時,貝塔斯曼公司的代表就作為訪華團成員來到中國。1995年貝塔斯曼與上海中國科技圖書公司合資建立了上海貝塔斯曼文化實業有限公司,并與中國科技圖書公司合作成立了貝塔斯曼書友會。書友會舉辦各種研討會、征文比賽、系列講座、書友征文和筆會等,為讀者提供更多、更新的權威圖書信息,免費贈送雜志等,推出了輕松便捷的訂購方式和一系列周到的服務。1996年貝塔斯曼音樂集團(BMG)在北京設立辦事處。
與此同時,貝塔斯曼文化實業有限公司在上海投資200萬美元,開始第二期工程建設。1998年為了提高在中國的知名度和日后營銷獲利,推出“書友會在線”,下屬的音樂集團BMG在北京正式注冊成立貝塔斯曼中國投資公司,買斷張藝謀在太廟執導的歌劇《圖蘭多》版權。1999年它在中國的書友會會員達50萬;到2000年12月,貝塔斯曼全額投資成立上海貝塔斯曼商業服務有限公司,開通中國在線,其固有的“網上書店直郵和會員書店互動連鎖”的銷售模式開始在中國應用,“書友會”成員已超過120萬人,創下了在華銷售1.4億元人民幣的佳績。
貝塔斯曼在線(BOL)2000年底進入中國后,稱作“貝塔斯曼在線中國”(BOLChina)。由于它在付款、配送、發貨和客戶服務方面可以提供較完美的服務,從2001年初至今,已經擁有三四萬穩定的客戶量。同年上海貝塔斯曼咨詢公司成立,按總裁米德爾霍夫的說法,盡管公司在亞洲的銷售額當時只占公司總銷售額的0.1%,但公司計劃在未來12年中將這個比例提高到10%-15%。從長遠來看,中國將是公司最重要的市場之一。
從貝塔斯曼集團進軍中國的歷程,人們可以看到它與美國傳媒開拓中國傳媒市場的戰略有明顯不同!爸\定而后動”和“蓄勢待發”是貝塔斯曼集團的最大特點,它總是在把一個戰略的優點研究清楚之后,再采取行動。而在事先,它能耐心等待,采用低調的“蠶食”的方式,尋找東西方文化的結合點。它不僅向中國出口傳媒產品,還與中國伙伴合作制造適合中國市場的傳媒產品,并通過各種文化和公益活動提升自己的形象,這是一種經營本土化的戰略。
種種跡象顯示,像其他一些外資公司一樣,貝塔斯曼今后對中國出版資源的爭奪,將是十分激烈,而又不可避免的。
相關鏈接
貝塔斯曼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世紀上半葉。1835年7月1日,印刷商卡爾·貝塔斯曼在德國小鎮居特斯洛創建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圖書印刷公司。實際上它只是一家出版圣經和圣歌集的小作坊。到了第二代,卡爾的兒子海因里!へ愃孤庸苓@家公司時,總共才14名員工。盡管出版的品種擴大到小說和歷史,但其業務范圍仍以神學類作品為主。但海因里希積極參加社會政治活動,建立養老金和殘疾人基金制度,使之成為德國第一家擁有這些福利的公司。海因里希去世后,漢納·莫恩成了掌門人,并于1910年引入帶薪休假制度,兩年后公司的員工達到85人。第四代掌門人海因里!つ饔1921年繼承父業,他為公司注入了出版娛樂文學作品這一新鮮血液,在擴大讀者群方面獲得了重大突破。公司發行部大膽創新,使用全新的銷售方法和廣告策略,如新穎的圖書裝幀,書店裝飾櫥窗,開展禮品套裝和有獎比賽等,使公司得到很大發展,員工達到了400人。但海因里希一上任就向希特勒捐助了1.5萬帝國馬克,鼎力幫助當時尚處于發展初期的希特勒。他認為希特勒的發跡能給他的公司帶來新的機遇,貝塔斯曼因此成為納粹宣傳品最大的印刷者,甚至比希特勒的民族社會主義黨的出版方印刷的宣傳品還要多。這些可恥行為終于遭到了報應,在二次大戰中,英軍于1945年3月對居特斯洛進行空襲,貝塔斯曼公司遭到重創,但其印刷機器卻幸免于難。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