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投資膠訂設備的一些討論
2007-02-05 00:00 來源:作者:OLDBILLOW 責編:中華印刷包裝網
放眼今天的裝訂設備,絕對能讓大多數的印刷業投資者們眼花繚亂。從快捷、靈活的按需裝訂設備,到完整的一站式印后解決方案;從進口的功能完善的裝訂生產線,到國內的單機裝訂設備。究竟如何做出選擇,投資越來越接近一場賭博。面對這些,我們必須做出一個合理的選擇,我們希望通過下面的討論,能夠提出一些問題供同行探討。我將把討論的重點放到我國的大中型書刊印刷廠的膠訂裝訂工序上進行。
中國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書刊大國,其中2004年全國共出版圖書208294種,總印數64.13億冊(張),出版課本36087種,總印數32.71億冊(張),總印張219.81億印張。根據幾年來的發展數字統計,我國的書刊印裝行業呈現如下明顯特點:
1. 占圖書生產主要部分的教科書生產周期集中,很多出版社的重點圖書單一品種生產量大
我國擁有13億人口,是地道的圖書消費大國,一方面導致教材加工量大,且主要集中在春和秋兩季,一般說來,教科書的年生產周期在8-9個月,并有不斷縮短的趨勢。在我國有相當一部分書刊印刷企業基本是以教科書的生產為主要利潤來源,也就是說,這些企業如果能夠解決在有限的教材加工周期內完成更多的加工任務,將意味著企業將獲得更大的利益;另一方面,在我國國內的暢銷書動輒突破百萬冊,象《狼圖騰》、《蓮花》、《兄弟》這樣的暢銷書印量都在幾十萬冊到上百萬冊不等,其他帶有政治色彩的書籍則動輒超過幾千萬冊(《鄧小平文選》等類書籍)。
2. 膠訂書比例大
在我國,使用無線膠訂的書刊大約占年書刊總量的60%以上,如果就教科書而言,那么年書刊印裝總量的80%以上都是采用無線膠訂的形式。事實上,就出版行業發展強于我國的德國而言,我國膠裝書比例還遠遠不夠(德國大約在90%以上)。近年來的統計表明,我國的膠訂書的比例每年都呈快速上升趨勢。
3. 圖書從編、審、印刷直到發行的周期越來越短
這幾乎成為所有書刊印刷企業的心病,印刷能力大于裝訂能力簡直成為印刷廠的緊箍咒。每到書刊加工的旺季,幾乎所有的書刊企業都在為如何將積壓的裝訂任務而煩惱。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多數企業普遍采用的辦法是:大量書刊裝訂業務外包,在書刊旺季雇傭大量的廉價勞動力作為臨時工以補足生產能力的不足。
4. 同時裝訂質量要求在不斷提高
各地出版社對膠訂書刊質量的要求越來越苛刻。一方面調高了成書合格品的門檻,另一方面加大了對殘次品的懲罰力度。某省印刷廠裝訂部門的負責人叫苦,一本問題書出廠,出版社罰款200元,超過五本以上,一本書起價罰款2000元,超過二十本問題書,整批直接退回。裝訂對于很多廠家簡直成了一場賭博,生產進度耽誤不得,產品質量馬虎不得,管理人員只得在生產的整個過程如履薄冰。
5. 裝訂工價低
眾所周知,在我國裝訂工價一向處于整個印刷出版產業鏈中的最底層,我國普遍執行的價格甚至還是十年前的裝訂價格。這主要來源于我們還沒有形成一個穩定成熟的市場體系,但對于一個穩定成熟的市場形成從而實現理想價格的過程將絕非一日之功。面對市場所調控導向的價格與日趨殘酷的市場競爭,尋求變數幾乎是繼續生存的不二法門。
6. 勞動力成本不斷提高,政府對勞動者的保護法規與監控越來越嚴格
曾幾何時,中國大多數的裝訂廠或裝訂車間,我們能看到清一色的女工甚至童工,這些工人通常多數來自城交或是農村,甚至偏遠山區。每天在高強度勞動與惡劣的工作環境下工作,一個月甚至只能拿到最基本的生活費用。近年來,有關裝訂廠非法用工、工人缺少基本福利的新聞,我們?煽吹。我國裝訂工價的"久低不升"不僅僅浸淫著千萬裝訂工人的汗水,同樣也飽含著裝訂業者的無奈。隨著國家加大對工人的勞動保護措施,以及更多人開始重新建立自己的勞動價值觀,低薪水高強度的工人,企業越來越難找到,即使找到了,想留住也越來越難。更有國外的統計報告表明,中國的勞動力成本將在五年內逐漸失去優勢。
7. 用紙和膠良莠不齊
這是我國和歐洲國家在生產發展中的一個顯著區別,歐洲的印裝工業是建立在一個幾百年發達的資本市場環境中,印裝書籍采用的紙張質量穩定,而我國一方面由于印裝工價在不斷的競爭下導致利潤空間微薄,出版社和印刷廠都希望通過原材料的縮水來創造更大的利潤空間。因而印刷好折好的書頁,有平服的、翹曲的、甚至還有荷頁邊的。這普遍被認為是制約我國后工序發展的一個重要障礙。
另一方面,國內裝訂工價的低廉,導致沒有多少企業會考慮更高速的EVA熱溶膠,理由很簡單,當使用更高成本的膠,也就意味著本就可憐的利潤將被攤得更薄。
通過以上的討論,一方面我們看到,我國有著龐大的書刊市場,顯然大有文章可做。一個很顯然的現象放在這里,書刊加工中的裝訂過程正在成為一個麻煩的瓶頸,即印刷能力大于裝訂能力,到手的業務卻無法順暢的完成。而如何合理的突破這一生產瓶頸,也正是困擾很多人的問題。是繼續將大量裝訂業務外包?還是繼續采用忙時雇傭閑時辭的辦法來解決?抑或我們能夠找到一種完全不同的解決方案?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