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刊印刷企業的艱難抉擇
2007-11-12 00:00 來源:印刷技術 責編:中華印刷包裝網
對書刊印刷企業而言,技術改造如何進行,目的是什么,企業的出路在哪里,是書刊印刷企業共同關心的話題,也是一個棘手而現實的問題,它涉及到企業的生存發展。日前,江西省印刷協會副秘書長林暢茂就此問題發表了他的觀點,本欄目也針對這一問題,介紹了一些書刊印刷廠的成功經驗。希望更多的同行共同來討論這一涉及眾多書刊印刷企業生存、發展的熱點問題。
前段時間,談到書刊印刷企業進行技術改造時,業界流傳著這么一句話:“不改造是等死,改造了是找死”。一字之差,兩種概念,但都歸結在一個“死”字上,還真有點悲壯的味道。本來企業隨著時代的變遷,技術的發展,市場的變化,進行技術改造是搞活企業的必由之路。為什么現在進行改造卻反而成了“找死”呢?難怪不少企業面對技改憂心忡忡,想必其中定有苦衷。
書刊印刷企業中,國營老企業較多,從過去的計劃經濟,指令性任務到現在的市場經濟,很多企業還沒有來得及適應,就接二連三地碰到難題,先是工價問題,后是業務問題,再后未就是耗材漲價問題,等等。每一個問題都對企業產生了強烈沖擊,壓得企業喘不過氣,如果沒有良好的應變能力和靈活的對策,很難闖過這一個個門檻。這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一些書刊印刷企業的生存狀態和矛盾心理。
書刊印刷的歷史演變
傳統書刊印刷企業采用膠印印書的歷史始于20世紀80年代。當時在膠印技術發展推動下,為縮短圖書出版周期,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提出了膠印印書的發展目標,并只用了短短幾年的時間就變成了現實。
雙面膠印機和膠印輪轉機的問世為書刊印刷企業多出書、快出書、印好書提供了設備技術保障。后來四色膠印機和多色膠印機的出現又為彩色印書插上了騰飛的翅膀,發揮了膠印印書的獨特優勢,也改變了往日圖書的樸素面貌。后來,一些大型書刊印刷廠還引進了激光排版系統,改造了印后書刊裝訂設備,使書刊生產周期縮短,質量提高成為現實。據2006年統計,全國共有出版物印刷企業5935家,占全國印刷企業總數的6.9%,擔負著全國]3億多人口所需要各種書刊的生產任務。由于國家各方面的重視,書刊印刷企業得到了長足發展,無論是裝備水平,還是印制質量.都得到了不小的改進,成為比較完善的綜合性產業。
但隨著人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書刊類精神產品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書刊印刷工藝技術必須上檔次、上臺階,采用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才能產出更多、更精美的書刊,滿足人們日益提高的需求。另一方面,書刊印刷技術發展更新迅速,設備換代升級加快,企業不得不面臨新的抉擇,如果不進行技術改造,就跟不上時代發展,可能被淘汰出局;對于書刊印刷能力過剩的省區,印刷業務已經不足,如果再上新設備,那么業務短缺,設備閑置,何時才能收回投資?
這是一個既矛盾又現實的問題。書刊印刷企業要做到與時俱進,就要不斷進行技術改造,然而,如何上檔次、上臺階,使許多書刊印刷企業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書刊印刷企業的生存狀況
按理說,書刊定點制度取消以后,為書刊印刷企業創造了更多的發展機遇,可現實情況卻是書刊印刷企業的生存狀況令人但憂。
歸納其原因不外乎如下幾點。
(1)書刊印刷企業產業結構不合理,一邊是有機無市,一邊印刷企業不斷擴展,造成了書刊印刷能力過剩。
(2)由于電視、互聯網、電子讀物的普及,導致紙質媒體出版物業務不足,專用印刷設備閑置。
(3)書刊印刷優惠政策有待加強和落實。書刊印刷企業是微利企業,更是要兼顧社會效益的特種行業,依靠政府政策的扶持和保駕。近幾年,政府出臺了不少優惠政策,2005年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又聯合下發了165號《關于增值稅若干政策問題》的文件,但就是這個原本給企業帶來希望的文件,在很多地方并沒有落實,企業享受不到政府的優惠政策。
(4)企業本身的市場意識不強,缺乏創新和應變能力,企業生存艱難。
面對書刊印刷業務緊缺,企業為了自身的生存,不得不壓低印刷工價競搶業務,導致了自相殘殺的價格戰。有的地方說是競標,實質上就是競價,哪里便宜就到哪兒印,完全違背了市場公平誠信的原則。書刊印刷工價如果無休止降下去,超過最低底線,就威脅到企業的生存。在這場競價中,這些企業既是參與者又是受害者。對于那些大型書刊印刷企業或印刷集團來說,低價位可能相對增加一些成本,勉強可以對付,而對于那些中、小書刊印刷企業來說則不堪重負,可能被壓垮。長此下去,對整個書刊印刷產業的發展是極其不利的。
書刊印刷企業的出路
不可否認,以前我們在發展書刊印刷企業過程中,往往追求大而全,小也全,企業不論大小,從印前、印刷、印后加工無所不包。雖然樣樣都有,卻樣樣不精,專業特色不突出,F在一些書刊印刷企業,除了設備多少、規模大小有所區分之外,基本上都是一樣的,你有的我也有,你能做的我也能做,沒有差異化。此外,書刊印刷生產專業性很強,特別是印后加工設備,如折頁機、配頁機、包本機、三面刀等,根本無法改做他用。因此,要認識企業的專業特性,多從專業化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尋找出路。那么書刊印刷企業的出路究竟在哪里?筆者認為有些工作還是可以做的。
1.找自身原因,從自身做起
企業在市場中的定位完全取決于企業行為。除了客觀原因外,有些是由于企業行為不當造成的,例如工價問題,挑起價格戰的是企業本身,為了競搶業務,企業間一味相互壓價,缺乏必要的溝通,不少企業是違心加入這場價格混戰之中的。當然市場經濟也是法制經濟,價格是有底線的,一旦超過了企業的承受力,企業可尋求法律援助,尋找市場的公正。只要企業冷靜應對,總會有解決辦法。
2.從專業特色上找出路
企業應該辦出專業特色,發揮出自身的品牌優勢,彌補其不足,形成自己的企業特色,才能在競爭中底氣十足。
3.加強企業自律,樹立誠信良知
自律,就是自己管住自己,凡事三思而行。企業進入市場經營要遵章守紀,合法經營,誠信是企業的立身之本。只有企業在社會上具有良好的公信力,才能持續發展。
4.加強書刊印刷市場的調控
面對目前書刊印刷市場這種局面,各級管理部門應該幫助企業,進行宏觀調控,引導市場健康發展。
(1)檢查企業的產品結構是否合理,查找造成書刊印刷能力過剩的原因,應該怎樣保持當地產業結構的合理性,如何加強調控力度?
(2)是否有優化組合的基礎?針對現行的書刊印刷格局,能否重新洗牌,打亂原有模式,形成各自的專業優勢,組建專業化更強的書刊印刷企業或集團?
(3)書刊印刷企業的處境艱難,除了自身和市場的原因之外,政策的扶持很重要,政府要多為企業著想,提供一些更切實際的服務,如優惠的產業政策等。
(4)整頓書刊印刷工價。這個問題直是困擾書刊印刷企業的老話題。各地區多年前出臺的書刊印刷工價標準已不適應今天的情況,現在出現的物價上漲、工價下降的“倒掛”現象是有悖價值規律的。特別是書刊印刷是來料加工業,受到方方面面的制約,所用設備、耗材都是其他產業的產品,價格變數較多,所以書刊印刷工價應隨市場變化而加以調整。
(5)盡快落實稅收優惠政策。2005年國家發改委和國家稅務總局聯合下發的《關于增值稅若干政策問題》的文件,要盡快落到實處,使企業真正享受實惠。
者針對書刊印刷企業技改中的“等死”與“找死”這個話題,引發了這么一通感慨,目的是想為書刊印刷企業說幾句話,改變一下企業的生存環境,引起大家的共同關注,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