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中之王宣紙產業面臨難題
2007-12-19 00:00 來源:安徽日報 責編:中華印刷包裝網
有著一千多年歷史的宣紙,一直被譽為“紙中之王”、“國之瑰寶”。目前,企業招工難、原材料收購難、技藝傳承難,已成為制約宣紙產業發展的三大難題。
“宣紙是撈出來的紙”。隨著現代造紙技術的突飛猛進,大多數造紙工藝都已實現了機械化、自動化,工人的勞動強度已大大減少。但對于宣紙制作工藝來說,工人們還是要遵循傳統的造紙技藝,勞動強度大,技術要求高,撈紙工一個工作日挪動腳步相當于走幾十公里的路程,收入卻并不比在沿海發達地區打工高,當地年輕人紛紛外出務工。而宣紙行業的技術傳承方式是以師帶徒,學藝又需要一定的時間過程,因此造成宣紙行業技術人才缺乏、難以為繼。
宣紙的原材料是青檀和稻草等農產品。隨著農業結構的調整和農村勞動力的外出,造紙原料沒人收購和加工,全年造紙需要的檀皮僅能滿足七成,缺口很大,直接影響到當地宣紙的正常生產。去冬今春,涇縣還一度出現檀皮搶購風。
宣紙生產工藝技巧絕妙,是智力與體力的結合,充分展現了手工造紙藝術的魅力。但長期以來,重發展、輕保護的模式,給宣紙技藝的傳承帶來了一定負面影響。與此同時,宣紙制作的規范化和知識產權保護問題也一直難以解決。
為傳承宣紙優秀的制作技藝,保護這一“國之瑰寶”,也讓宣紙產業成為老區人民增加收入的一條重要渠道,涇縣縣委、縣政府于2005年制定了《促進宣紙、宣筆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06年,該縣成立了宣紙協會,從政府到行業,積極探討化解困難的有效途徑。
記者在采訪涇縣有關人士時了解到,化解宣紙發展遇到的難題,首先是原材料問題。專家認為,政府應確定青檀為該縣的保護樹種,制定青檀種植優惠政策,鼓勵投資者種植青檀,形成8萬~15萬畝的檀皮生產林基地,以確保年產800~1000噸宣紙的需要;實施青檀皮加工產業化的長效機制,改變自古以來沿用的農民自發取料、自行加工,宣紙企業收購的簡單生產方式,以“公司+基地+農戶”的做法,在青檀林區就地收購,規;a,集約化使用。在有條件的地方,還應鼓勵并補助農民種植長稈水稻,建立長稈稻草生產基地,形成10萬~15萬畝稻草基地。采用招商引資的方法,恢復“燎草加工新工藝”的生產,徹底改變燎草加工短缺的狀況。
為傳承宣紙制作技藝,專家指出可利用現代職業教育方式,在縣職業高中開設“宣紙專業”課程,每年招收50~100名新生,定向招生,定向分配,聘請相關造紙專家、宣紙研究專家和生產藝人進行授課,確保宣紙技藝后繼有人。政府可將宣紙生產定為縣級特殊工種,從根本上提高宣紙生產工人的待遇和地位,從根本上解決招工難和技藝傳承難的問題。
在宣紙生產行業,可制定“宣紙技藝”標準化規程,從原料培植、加工到生產的全過程,每一道工序、每一項器具和設備,制定出完整的工藝流程和技術標準,指導各生產企業改進工藝、提升品質。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