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泰董事長李建華談造紙新政
2008-02-25 00:00 來源:www.paper.com.cn 責編:張奕波
《造紙信息》:《造紙產業發展政策》發布后引起業內及相關行業人士的廣泛關注。《政策》對造紙產業發展目標、產業布局、結構調整、資源節約、環境保護等方面作了較全面及系統的規定與規范。請問您《政策》發布后對造紙行業的影響和作用有何看法?
李建華董事長:《造紙產業發展政策》對于造紙產業的發展目標、節能減排指標、行業準入門檻等做了明確的規定,可以說完全找準了造紙業的“老病根”,并開出了“標本兼治”的“藥方”。但究竟能否“藥到病除”,除了需要國家相關部門和政府監督落實,更重要的還是要看企業是不是主動配合“治療”,按照《造紙產業發展政策》積極加快原料結構調整,加大企業自主創新,加強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努力承擔企業責任。
《造紙信息》:《政策》將造紙產業定位為“與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關系密切的重要基礎原材料產業”,從而明確了造紙產業的行業地位。請問您對此有何看法?
李建華董事長:造紙產業原來一直被當作是輕工行業中比較落后的產業,而這次新出臺的產業政策對造紙產業重新進行了3個定位:第一個定位是“重要的基礎原材料產業”;第二個定位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新的增長點”;第三個定位是“可部分替代塑料、鋼鐵、有色金屬等不可再生資源,是我國國民經濟中具有可持續發展特點的重要產業”。這3個定位,充分說明我國造紙產業經過近年來的科學發展和跨越發展,已經有了“量”和“質”的轉變和提升,并得到了國家有關部門的高度認可。國家對造紙產業地位的提高,對造紙企業來說,發展方向更明確了,發展目標更清晰了,發展勁頭也更足了。
《造紙信息》:在產業結構調整方面,《政策》要求我國造紙工業的發展必須逐步實現以木纖維、廢紙為主,非木纖維為輔的多元化原料結構目標,同時要與環境協調發展,充分考慮纖維資源、水資源、環境容量、市場需求、交通運輸等條件,實現“由北向南”調整,形成合理的產業新布局。請您談談您的看法。
李建華董事長:我非常贊同《政策》中有關產業結構調整的要求。華泰近年來的發展與《政策》的要求也是不謀而合。
首先從我國造紙發展歷史來看,由于森林資源匱乏,最初走的是一條草漿造紙的路子,尤其是東北、西北和黃淮海地區,借助豐富的麥草資源優勢,迅速發展壯大起來,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我國原材料匱乏的難題,但也帶來了另一個困擾中國紙業發展的難題,就是技術落后和環境污染。
其次從全國造紙區域布局來看,目前,北方部分地區或環境容量、或資源容量,或產業規模、或市場需求等,有些是已經趨于飽和,有些是企業生產技術裝備陳舊落后,噸紙能耗水平偏高,有些是缺乏必要的資源支撐。
此外,近年來隨著農業現代化程度的提高,北方地區非木材資源也在逐漸減少,同時由于速生林數量較少,木材纖維和廢紙纖維只能依賴進口。盡管有些地方在原料結構調整上進行了不斷探索和創新,積極規劃和實施了林紙一體化,但由于受資源和氣候的影響,以及交通運輸成本太高等不利因素的制約,其運行成本相對比南方要大得多。
所以說,政策中指出“東北地區原則上不再布局新的制漿造紙企業”,“西北地區要嚴格控制擴大產能”,“黃淮海地區要淘汰落后草漿產能,增加商品木漿和廢紙的利用,適度發展林紙一體化,控制大量耗水的紙漿項目”等,都是有針對性和依據的。
造紙是一個資源依賴性很強的產業,原料資源關乎著中國造紙產業的生死存亡。未來誰掌握了原材料市場,誰才可能掌控發展的主動權。中國不是不具備發展林業的自然條件。我國長江以南、東南沿海地區、長江中下游地區、西南地區等在發展改良針葉林、闊葉林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功,竹林等資源豐富,氣候適宜,水源充足,港口交通便利,具有很好的發展前景。目前,國際上許多有實力的林紙集團都已在南方搶灘登陸,營建了大面積的原料林基地。
華泰集團從1999年開始籌建70萬畝蘆葦原料、60萬畝造紙速生林原料基地及配套漿廠,目標是建立一種以紙養林、以林促紙、林紙關聯的產業化新格局,打造紙、農、林互為依存的生態鏈,即循環經濟模式。
2001—2006年,我們進行了徹底的原料結構和產品結構調整,先后投資75億元,增上了年產25萬t、40萬t和年產45萬t等4條國際一流的高檔新聞紙生產線,全部采用廢紙纖維和木材纖維,并在總部逐步淘汰了草漿;
2006年8月,基于降低產品運輸成本、擴大南方市場以及東南亞等國際市場的需要,進一步鞏固領先優勢,華泰在企業發展建設史上首次挺進珠三角,與廣東新會雙水發電廠在銀洲湖簽訂120萬t造紙基地合資意向;2007年8月,華泰又揮師長江,與安慶市政府簽訂30萬t漂白商品木漿林紙一體化項目合作協議,搶占了長江中下游地區唯一一個大規模針葉林漿一體化基地,也使得公司成功控制了上游林漿資源。
安慶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長江中下游北岸,皖鄂贛三省交界處,是長江沿岸著名的港口城市,林業資源和水資源豐富、氣候條件適宜,使發展速生針葉林漿紙一體化基地具備了得天獨厚的優勢。項目2007年11月28日的正式動工建設,標志著華泰在黃河三角洲、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的“大三角”已經形成,初步完成了“由北向南”的戰略布局。山東東營、廣東新會、安徽安慶連點成線后,互為犄角,分別輻射黃三角、珠三角、長三角,為華泰實現“十一五”的穩步、跨越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造紙信息》:《政策》對造紙產業的技術與裝備及產品結構調整作了規定,引導造紙企業采用先進的技術和裝備,開發高質量、高附加值產品。請您結合華泰的實際做法談談這對造紙企業的發展有怎樣的指導意義?
李建華董事長:長期以來,我國造紙產業面臨的突出難題就是技術裝備、產品質量嚴重落后。引進先進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發展高檔次、高質量、高附加值的產品,已經成為整個中國造紙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我國紙業迅速與國際接軌,提升企業國際競爭力的重要途徑,更是我國由造紙大國向造紙強國邁進的唯一出路。
一流的工藝技術裝備,不僅是企業產品競爭實力的體現,同時也是提高節能降耗水平、降低生產成本的關鍵所在。只有抓住這個關鍵,中國造紙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華泰也正是堅持了技術、裝備引進和自主研發相結合,按照“設備現代化、產品高檔次,參與國際市場競爭;不求最大、但求最好;做強做大,做優做久”的指導思想,從“九五”以來,先后總投資100多億元,從德國、芬蘭、瑞典、奧地利等國家不斷引進國際一流水平的造紙和環保水處理等高新技術裝備,改造提升傳統造紙產業,使華泰集團無論在生產技術裝備、產品質量檔次,還是節能降耗水平、環保治理技術等方面,都迅速與國際接軌,達到世界先進行列。尤其是“十五”期間投資70多億元引進了4條總產能120萬t世界一流的新聞紙生產線,產品替代進口,結束了我國高檔新聞紙全部依賴進口的歷史。
為了增強企業的自主技術創新能力,我們不斷強化科研硬件建設、人才引進,先后建設了國家級企業技術開發中心、國家級實驗室和同行業首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泰山學者崗。通過對引進技術的不斷消化吸收,先后自主研發成功了38g/m2、40g/m2、42g/m2系列低定量高級彩印新聞紙,填補了國內高檔輕量新聞紙的空白,不僅提高了噸紙出報率,還節約了大量的森林資源。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