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岗踊蹿市场营销有限公司

  • 用戶名
  • 密碼
  • 產品
供應
求購
公司
資訊
展會
評論訪談專題話題印搜動態
國內國際環保視頻產品導購
活動展會設備印品世界
行業動態企業動態營銷電子商務政策法規統計商機
印前印中印后包裝器材耗材油墨
膠印數碼標簽CTP紙箱創意絲印柔印其他
展會專題企業專題資訊專題技術專題
文化人物社會
展會預告會議預告展會資訊國內展會國際展會推薦展會
印刷包裝絲印
印刷包裝絲印
印刷包裝絲印
您當前位置: CPP114首頁> 正文

報刊改制是已成必然趨勢 傳媒市場需要重構

2009-11-13 09:58 來源:中國經濟周刊  責編:涂運

摘要:
  在目前的市場格局中,《中國證券報》日子過的還不錯,每年的銷售收入能達到3個多億,其中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和打包廣告收入占70%-80%,這是我國幾家有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資格的報刊既定的盈利模式。這部分收益足夠讓幾份證券大報“不差錢”,也許這是《中國證券報》至今沒有徹底進行公司化運作的根本原因。經過了證券市場競爭的幾年大浪淘沙,當初國家指定披露信息的8報1刊如今已演變成《中國證券報》、《上海證券報》、《證券時報》三家的天下。
  【CPP114】訊:《中國證券報》最初的十幾位員工是從《瞭望》周刊和新華社經濟信息部抽調過來的,在1993年劃定企業身份時,報社明確規定:愿意到《中國證券報》做企業員工的就過來,否則留在原單位,過來的員工一律按照企業員工繳納社保。

  《國家電網報》是國家電網公司的全資子公司,主管單位是企業身份,直接進行的是企業法人注冊,而且薪酬待遇和社保都是按照企業標準在執行,不存在心理上和待遇上的落差。

  《京華時報》成立時原有編制內的老員工已經分流,部分轉到了外國專家局等其他單位,留在報社只有十幾個人,后來發展起來的1900名員工都是企業員工,因而沒有太大負擔。

  《機電商報》為轉企做了多年準備,在轉企前幾年就開始著手分期分批為全體員工交納保險,單位承擔所需費用,在實際轉企之時,阻力和負擔已經降到很小。

  李春雷對記者說,“報刊改制是必然趨勢,關鍵是如何解決好人的問題。”
 

  轉企后重組難

  盡管許多報刊已經進行企業法人登記,但是真正意義上的報刊并購依然難以突破。

  在目前的市場格局中,《中國證券報》日子過的還不錯,每年的銷售收入能達到3個多億,其中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和打包廣告收入占70%-80%,這是我國幾家有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資格的報刊既定的盈利模式。這部分收益足夠讓幾份證券大報“不差錢”,也許這是《中國證券報》至今沒有徹底進行公司化運作的根本原因。

  經過了證券市場競爭的幾年大浪淘沙,當初國家指定披露信息的8報1刊如今已演變成《中國證券報》、《上海證券報》、《證券時報》三家的天下。

  “競爭也逼著各個報紙做大做強,現在報紙廣告的價格上不去,一旦有個贏利點大家一哄而上,利潤已經降的很薄了,現在盈利一方面靠量和規模取勝,另一方面對版面進行縮減,降低成本。”林晨對記者說。這也許是《中國證券報》下一步成立有限責任公司的原因之一。

  那為何不展開并購來拓展媒體鏈條或開拓地方市場擴大盈利規模?“并購地方媒體我們也談過,但是你要收購地方上的媒體,地方省委宣傳部也不干啊,要么出個高價,要么到地方設立子機構,但這樣成本和風險都很大。”林晨對《中國經濟周刊》表示。

  京華時報社社長吳海民對于地方收購的碰壁感觸更深。“我們自身在市場打拼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如何擴大企業規模,用資本手段進行兼并重組,擴大產業鏈條,這是有很大困難的。”他說。

  《京華時報》在北京早報市場的份額位居首位,過去的目標是打造一個滲透全國的都市報刊群,因此,京華時報社早有計劃在全國地方城市收購一批紙媒。從2002年到現在,吳海民在全國各個城市與地方紙媒洽談投資,從天津的《大眾生活報》、《渤海早報》到上海的《上海青年報》,再到湖南、廣西等地的洽談,都沒有成功,就連想收購人民日報系統內部報刊,也沒有太大進展。除此之外,他們和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談了兩三年,想辦一個都市之聲頻道,也是以失敗而告終。


        【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新聞:


  文化產業多項收入可免征營業稅
  
安徽文化體制改革催生“皖軍現象”
  
音像電子出版業體制改革方案公布
 

分享到: 下一篇:我國嚴打網上銷售盜版行為
  • 【我要印】印刷廠與需方印務對接,海量印刷訂單供您任意選擇。
  • 【cpp114】印刷機械、零配件供求信息對接,讓客戶方便找到您。
  • 【我的耗材】采購低于市場價5%-20%的印刷耗材,為您節省成本。
  • 【印東印西】全國領先的印刷品網上采購商城,讓印刷不花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