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停風暴 造紙企業生死劫
2013-09-25 10:29 來源:中國經濟和信息化 責編:陳莎莎
- 摘要:
- 274家企業、621萬噸產能——7月25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了今年淘汰落后產能造紙企業的首張名單。隨后公布的第二批工業行業淘汰落后產能名單,火力再次指向造紙業——67家企業共計約120萬噸產能要強制淘汰。
【CPP114】訊:一場造紙史上迄今為止最強關停風暴來襲。
274家企業、621萬噸產能——7月25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了今年淘汰落后產能造紙企業的首張名單。隨后公布的第二批工業行業淘汰落后產能名單,火力再次指向造紙業——67家企業共計約120萬噸產能要強制淘汰。
“今年兩批名單加起來要淘汰741萬噸產能,而整個‘十二五’目標也就1000萬噸。”在國泰君安證券造紙行業首席分析師王峰的印象中,這種淘汰規模并不常見。
淘汰落后產能的背后,是行業久治不愈的污染桎梏。眾所周知,造紙是“兩高一資”行業的典型代表,在世界范圍內,造紙工業廢水都是十分嚴重的污染源。從山東濰坊被曝光往地下注滲污水,到江蘇南通王子制紙排海工程項目擱淺,讓原本就備受詬病的環保問題,瞬間被推至輿論的風口浪尖。
“2011年造紙業廢水排放量和COD(化學需氧量)的排放量分別占到18%和23%,在所有行業中排名第一。然而造紙業產值卻僅占全國工業總產值的1.5%,這與其污染排放量極不匹配。”中國輕工業信息中心副主任郭永新告訴《中國經濟和信息化》記者。
如今,環保問題不再是簡單的經濟問題,近期,全國實施的“綠籬行動”以及不斷見諸報端的各地環保事件,都預示著環保治理不會是“雷聲大雨點小”了。
國家整治國內工業污水問題,造紙業必將首當其沖。然而,想要對由八成小企業組成的造紙行業痛下手術刀并非易事。
產能過剩、產品同質化嚴重、全行業利潤大幅下滑——對于絕大多數造紙企業來說,等待他們的將是殘酷的生死考驗。然而,在與死神賽跑過程中,經歷行業鼎盛時期的造紙企業依舊抱有“扛過這一輪寒冬、等到下一個春天”的幻想。
造紙業新一輪洗牌期已經到來。這一源于中國“四大發明”古老行業體內的血脈,在全球化生存的灼烤下,流淌的到底是“剩者為王”的機遇,還是注定無奈的宿命?
野蠻生長
沒有現代化工廠、工序繁多、效率低下。這是上世紀90年代初,處于起步階段的造紙行業給人們留下的深刻印象。“一個年產能5萬噸的企業,大概需要1萬多名工人。”郭永新回憶道,“但在當時卻是全國規模最大的造紙企業了。”隨著造紙產量跨過千萬噸級門檻,中國造紙業邁入發展新征程,一場“國退民進”的造紙新格局之戰由此拉開序幕。
1997年前的造紙行業,幾乎是國企的天下。但這樣安逸的溫室生長環境也滋生了國企總經理的盲目自信和樂觀。“不管怎么著,國家也得支持我們吉林紙業啊。”吉林造紙廠的一位時任副總如此表述,天生的優越感油然而生。
直到1999年10月,在一次紙業內部研討會上,一位專家的發言震驚了當場所有在座的國企總經理。“中國造紙業的未來將是外資與民營企業的天下。”這盆涼水潑得十分意外。“如果真是這樣,那我們去哪兒?”這位副總的言外之意是,哪怕全國只剩一家造紙企業,也應該是“國”字號開頭的。
可怕的是,預言實現了。5年之后,這位副總與專家再次相遇。這一次,當年的專家是以顧問身份被當地政府請去研究兼并破產問題,而這位副總也低調地更換了自己的名片。
一家曾有過幾十年輝煌歷史的國有造紙企業宣布退市破產。與此同時,山東晨鳴紙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晨鳴紙業)以7.4億元收購了吉林造紙廠資產,進行戰略性重組,并成功實現在國內A股市場上市。
274家企業、621萬噸產能——7月25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了今年淘汰落后產能造紙企業的首張名單。隨后公布的第二批工業行業淘汰落后產能名單,火力再次指向造紙業——67家企業共計約120萬噸產能要強制淘汰。
“今年兩批名單加起來要淘汰741萬噸產能,而整個‘十二五’目標也就1000萬噸。”在國泰君安證券造紙行業首席分析師王峰的印象中,這種淘汰規模并不常見。
淘汰落后產能的背后,是行業久治不愈的污染桎梏。眾所周知,造紙是“兩高一資”行業的典型代表,在世界范圍內,造紙工業廢水都是十分嚴重的污染源。從山東濰坊被曝光往地下注滲污水,到江蘇南通王子制紙排海工程項目擱淺,讓原本就備受詬病的環保問題,瞬間被推至輿論的風口浪尖。
“2011年造紙業廢水排放量和COD(化學需氧量)的排放量分別占到18%和23%,在所有行業中排名第一。然而造紙業產值卻僅占全國工業總產值的1.5%,這與其污染排放量極不匹配。”中國輕工業信息中心副主任郭永新告訴《中國經濟和信息化》記者。
如今,環保問題不再是簡單的經濟問題,近期,全國實施的“綠籬行動”以及不斷見諸報端的各地環保事件,都預示著環保治理不會是“雷聲大雨點小”了。
國家整治國內工業污水問題,造紙業必將首當其沖。然而,想要對由八成小企業組成的造紙行業痛下手術刀并非易事。
產能過剩、產品同質化嚴重、全行業利潤大幅下滑——對于絕大多數造紙企業來說,等待他們的將是殘酷的生死考驗。然而,在與死神賽跑過程中,經歷行業鼎盛時期的造紙企業依舊抱有“扛過這一輪寒冬、等到下一個春天”的幻想。
造紙業新一輪洗牌期已經到來。這一源于中國“四大發明”古老行業體內的血脈,在全球化生存的灼烤下,流淌的到底是“剩者為王”的機遇,還是注定無奈的宿命?
野蠻生長
沒有現代化工廠、工序繁多、效率低下。這是上世紀90年代初,處于起步階段的造紙行業給人們留下的深刻印象。“一個年產能5萬噸的企業,大概需要1萬多名工人。”郭永新回憶道,“但在當時卻是全國規模最大的造紙企業了。”隨著造紙產量跨過千萬噸級門檻,中國造紙業邁入發展新征程,一場“國退民進”的造紙新格局之戰由此拉開序幕。
1997年前的造紙行業,幾乎是國企的天下。但這樣安逸的溫室生長環境也滋生了國企總經理的盲目自信和樂觀。“不管怎么著,國家也得支持我們吉林紙業啊。”吉林造紙廠的一位時任副總如此表述,天生的優越感油然而生。
直到1999年10月,在一次紙業內部研討會上,一位專家的發言震驚了當場所有在座的國企總經理。“中國造紙業的未來將是外資與民營企業的天下。”這盆涼水潑得十分意外。“如果真是這樣,那我們去哪兒?”這位副總的言外之意是,哪怕全國只剩一家造紙企業,也應該是“國”字號開頭的。
可怕的是,預言實現了。5年之后,這位副總與專家再次相遇。這一次,當年的專家是以顧問身份被當地政府請去研究兼并破產問題,而這位副總也低調地更換了自己的名片。
一家曾有過幾十年輝煌歷史的國有造紙企業宣布退市破產。與此同時,山東晨鳴紙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晨鳴紙業)以7.4億元收購了吉林造紙廠資產,進行戰略性重組,并成功實現在國內A股市場上市。
- 相關新聞:
- ·海鹽開展造紙行業整治情況專項督查 2013.09.03
- ·造紙產業高速發展 落實大循環理念是關鍵 2013.08.26
- ·造紙企業密集融資 因主業虧損倒逼轉型 2013.08.12
- ·黑龍江5家造紙企業因產能落后遭淘汰 2013.08.06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