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制造智能化升級 廣東企業角逐3D打印市場
2014-12-12 09:01 來源:《南方日報》 責編:周艷平
- 摘要:
- 12月2日下午,天空下著細雨。當記者來到廣州南沙3D打印創新研究院時,研究人員正在使用電腦軟件控制激光點。“激光點的尺寸、精準度對產品的打印都有影響,需要不斷實驗。”負責研究該項目的團隊成員表示,這是提升3D打印機速度的一項重點技術。
三、問題
3D打印呼喚“工業4.0”時代到來,工業級應用瓶頸亟待破除。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不是一帆風順的。當前,3D打印也面臨著一個“尷尬”:盡管市場很熱鬧,但也潛藏著廣州企業3D打印業務不能滿足市場旺盛需求與本地有效供給不足的問題。
以廣州為代表的珠三角地區,是國內乃至全球的制造業重鎮,既是生產的中心,也是消費的中心。而珠三角地區在消費產品、家電行業、機械制造以及醫療器械等領域相對領先,這些領域也是3D打印“長袖善舞”的“地盤”。像地處廣州的華南理工大學建筑設計院和廣州藍弧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等,都曾通過美國Stratasys在廣州的分銷商購買3D打印設備和材料,分別制造建筑模型和創意產品,而廣州生產力中心和廣州一家模具企業也曾通過美國、日本等引進3D打印產品,幫助企業制造手板。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企業所需要的3D打印設備、材料,要么是進口的,要么是通過廣州的代理商購買的外國產品。即使在家門口,廣州本土3D打印企業也面臨著被國外企業從市場上“擠出去”的危險。
據了解,3D打印機分為桌面級和工業級,前者主要是民用,后者則以工業應用為主。國內生產的3D打印機主要集中在桌面級,且產品局限于玩具、禮品、展會及3D影像等低端市場,帶有普及功能,面向民用以及少部分中小企業。制造出一臺桌面級的FDM(熔融擠出成型,3D打印領域的一種技術)3D打印機僅需數千元。目前低端市場占大頭,但已經趨于飽和,利潤趨薄。不過,工業級應用集中在高精度、高質量類型產品,利潤和產值也集中這一部分,但是國內能夠進入這一領域的企業卻寥寥無幾。
中國3D打印技術產業聯盟副理事長、廣州市3D打印技術產業聯盟理事長、華南理工大學教授楊永強也指出:“目前我省3D打印技術產業還缺乏宏觀規劃和引導,產業鏈缺乏統籌發展,從事3D打印技術研發和生產的單位及企業較少,且規模小、研發力量不足,難以滿足產品制造的需求,與國外存在較大的差距�!�
從事3D打印服務的大業激光企業負責人陳玹告訴記者,3D打印領域的國際巨頭由于掌握著核心技術,其產值已經達到了10億元的量級,但是國內最大的企業年產值也不超過5000萬元,兩者相去甚遠。而廣州也不例外,目前十數家3D打印企業,各自的年產值也多停留在1000萬元這個量級。
業內人士表示,如果這種格局不盡快扭轉,中國在“工業2.0”和“工業3.0”時代遭遇的國際分工的“不平等”待遇,還可能繼續在“工業4.0”時代上演。目前在3D打印領域,國內企業花高價進口3D打印設備的同時,還要接受國外企業“捆綁銷售”的3D打印材料與售后服務,且價格不菲。這最終也影響到國內企業對3D打印技術的應用,從而成為3D打印技術推廣與升級的“絆腳石”。
在接受南方日報記者采訪時,趙陽就談到了一個頗具代表性的例子:廣州某服務機構耗資400多萬元從美國購買了當時廣州市場上的第一臺3D打印機。之后機器壞了,美國企業過來維修一次報價40萬元。由于接受不了昂貴的售后服務,這臺機器后來便閑置不再使用。這可謂一個“警告”。
因此,如何破除當前3D打印在工業級應用方面的瓶頸,從而掌握核心技術,是廣州乃至中國邁向“工業4.0”時代所必須面對的問題。
四、應對
制定3D打印產業發展路線圖
站在工業升級換代的角度,廣州要從現階段跨入“工業4.0”時代,必須有清晰的戰略意識。
對此,楊永強建議,制定3D打印產業發展路線圖,明確未來十年乃至更長時期3D打印產業的戰略需求、關鍵領域和優先主題、實現時間以及發展途徑,合理配置創新資源,為系統設計并科學規劃3D打印產業創新發展提供決策依據。
“廣州首先要將3D打印確定為戰略方向�!壁w陽表示,在這一戰略中,掌握產業的核心技術是關鍵,而引進掌握核心技術的人才則是實現“彎道超車”的路徑之一。
不過,國內的“留人”能力仍不夠強。
據悉,海外科技人才,尤其是外籍華裔人才來華進行科技研發的路子不多,其中一個方法是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但現在的體制往往是專家奉獻全部,但研究成果卻是研究機構占大頭�!倍髽I一般缺乏這種開展戰略性產業研究的實力。不愿意與科研院所合作的外籍專家,不得不自行設置研發機構。但是,趙陽告訴記者,“可惜國內各省市還沒有一個政策對境外人才、機構在國內設立科研機構進行扶持�!�
目前,這種境外人才設立的科研機構僅能以民辦非企業性質存在。為了讓更多的經費用于科研,3D打印創新研究院一開始申報的名字前綴為“廣東”。趙陽解釋,“當時最主要的考慮是,若申報成功,進口科研器材達到一定數額就可以免稅�!笨上ЫY果并不如意,由于缺乏現行法律的支持,最終還是冠名“廣州南沙”,而進口科研器材將面臨征稅的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國內其他地區對于科研單位已經給出了融資租賃補貼、人才引進獎勵等政策。不過,趙陽表示,他們除了獲得南沙區給予免租的優惠外,研究院目前還未獲得其他補貼,也無法享受“國民待遇”,“海外人才到廣州來辦居住證、就業證的過程和普通外國人一樣,沒有什么綠色通道”。
從事生物3D打印的邁普醫學也同樣面臨缺乏“綠色通道”的現象。據介紹,利用生物3D打印技術開發的新產品、開創的新產業,往往是現有的行業體制、監管機制、審批制度所未面臨過的,監管部門缺乏可參考的經驗,因而對這些新技術、新產品提出了更多的審批要求,“一項產品的審批要經過五六年甚至更長時間”,影響了產品上市時機,讓創業者頗為“頭疼”。
對此,袁玉宇建議,政府可嘗試對相關經過認定的高科技企業,高科技產品給予在市場準入、價格制定、政府采購等方面的綠色通道,從而支持一批創新型企業的發展壯大。
- 相關新聞:
- ·印刷模式的多項選擇 2014.12.12
- ·噴墨印刷能否成為領頭羊 2014.12.11
- ·大制造面臨智能化升級 穗企角逐3D打印市場 2014.12.11
- ·27省1713臺 陶瓷噴墨打印機市場趨近飽和 2014.12.11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