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中國報業:奏響奮進的樂章
2007-01-18 00:00 來源:人民網 責編:中華印刷包裝網
慧聰國際資訊剛剛出爐的統計資料表明,2006年中國報刊業經營總額為760億元,其中,報紙總額為691.5億元,比上一年增長39億,同比增長5.97%。報業增幅的放緩和報業總量的增長,都是不爭的事實。在逝去的一年中,中國報人不懈地思考著,辛勤地耕耘著,也欣喜地收獲著——中國報業走過了不尋常而又耐人尋味的2006年。
這一年,傳媒學界和業界中關于報業的悲觀言論依舊不絕于耳,“拐點論”、“拋物線論”、“冰河期論”等各種學說此起彼伏。中國報業從業者和前一年度一樣,依舊聆聽著國際國內“紙質媒體經營整體下滑”的輿論;依舊承受著國家宏觀經濟調控給報業廣告增長帶來的經營壓力;依舊感受著新興媒體“兵臨城下”的緊迫形勢……
2006年,中國報業盡管總體上尚未擺脫前一年的困窘,但所不同的是,中國報業的從業者們和行業主管部門,都更加理性地審視了報業競爭的現實,以果敢、務實的姿態和切實可行的戰略措施,迎接著一個又一個嚴峻挑戰。
2006年,中國報業不再迷惘彷徨,不再自怨自艾。取而代之的,是奮進者的理念和姿態。激昂豪邁的樂章,成為2006年中國報業的主旋律。
直面現實 果敢接招
2006年,世界范圍內,“唱衰”報業的慨嘆聲比前一年有增無減。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教授菲利普·邁爾公開預測:“如果目前報紙讀者的發展趨勢持續不明朗,到2044年美國報紙的歷史將結束。”日本《每日新聞》前總編歌川令三先生在《報紙消失的日子》一書中明確地指出:“報紙消失的日子是2030年”。
2006年,中國學界對報業評論的熱點詞匯依舊是“下滑”和“危機”。富有代表性的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和清華大學聯合推出的《2006年中國傳媒產業發展報告》,稱“包括報紙和期刊在內的平面媒體廣告在2005年出現了驚人的下滑,平均跌幅達到15%以上;國內報業集團今年上半年營業額大幅度下滑,廣告實際收入大多下跌10%至30%,跌幅在40%的也不在少數。報紙廣告在傳媒業所占市場份額從過去的位居前列下降到了第6位。”并由此得出“中國報業經營拋物線般下滑” 的結論。
面對來自學界的慨嘆和憂慮,置身于報業經營第一線的經營者們卻沒有以“一聲嘆息”相附和。相反,中國報業的領袖們卻通過理性的思考給出了擲地有聲的回應——他們紛紛結合自身的實踐,在《傳媒》上發表自己的見解:
解放日報報業集團社長尹明華以紙媒體的八大“既存優勢”,闡述了“在日趨激烈的競爭中,紙媒依然具有著改革與發展的廣闊的、未可限量的空間”這一觀點。
北京日報報業集團社長梅寧華從報業總量在不斷增長的事實以及傳媒功能說、報業的歷史地位說等各個方面,駁斥“唱衰紙媒”的言論。
哈爾濱日報報業集團社長程穎剛從紙媒不可替代的優勢以及“將新媒體新技術為我所用”的理念批駁了“紙媒消亡論”。
慧聰國際資訊的最新統計資料表明,2006年中國報刊業經營總額為760億元,其中,報紙總額為691.5億元,同比增長5.97%。而2005年的增幅為9.97%;勐斆襟w研究中心總經理張曉虎還向記者透露,2006年網絡 媒體廣告增幅可能達到40%。業內專家認為,2006年的報業增幅呈現進一步放緩的趨勢。但是,報業總量在增長,也是無庸諱言的事實。
對此,大多數報業老總們認為,報業增長的“放緩”是相對的概念,源于報業多年的增長過快和總量的積淀。而網絡廣告的激增,則源于其剛剛起步和基礎的“菲薄”。
我國報業面臨的一些問題早就引起了行業主管部門的重視,比如報業的發展不平衡加劇,城鄉居民報紙消費差距擴大;粗放型發展模式導致報業市場惡性競爭加劇;信息技術革命導致多元化傳播格局對報業帶來巨大沖擊,等等。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